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我有一个三国分身 第一百零七章曹操求援(第七更,求首订)

第一百零七章曹操求援(第七更,求首订)

    “那事到如今,孟德又有什么高见呢?”袁绍不由问计道。
    曹操说道:“我觉得,此时不易急速返回汝南,说句有些过分的话,反正袁家已经被灭了,便是此时急着赶回汝南也没什么用。
    不如放缓速度,做好准备,以求全功!”
    “放缓速度?做好准备?可就算是放缓了速度,又能做好什么准备呢?”袁绍皱眉道。
    曹操说道:“当然是广邀义士,共诛陈家了!”
    “广邀义士?呵呵,孟德,当日虎牢关上,那些诸侯的嘴脸你不是没看到,如今我还能去哪广邀义士呀!”袁绍苦笑道。
    曹操说道:“本初此言差矣,当日虎牢关上诸侯,皆是为讨董而来,他们与本初和我并无太大交情。
    陈家之事,虽说也能算是国事,但终究还是袁家私事的因素大些,他们不远插手,也是情理之中。
    但如今咱们再邀义士,就不会邀请这些人了。
    而是邀请咱们亲朋嫡系。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东汉,难道就没有愿意为袁家报仇的朋友吗?
    我曹操为官多年,也积累下很多人脉,远的不说,便是近在眼前的陈留太守张邈,手握兵权的济北相鲍信,皆是我的好友。
    若我亲自去兖州邀请他们,他们必定不会推辞,定会发大军前来支援的!”
    “孟德此言,真乃金玉良言也!我这就写信,邀请袁家的门生们前来助阵!
    不过东汉官场上,袁家门生虽然遍及四方,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冀州。
    而冀州距此路途遥远,一时半会怕是赶不过来。
    所以当前咱们能够依靠的主要力量,便是兖州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了,他们皆是孟德好友,那便请孟德亲自走一趟,为我邀来援兵吧!”袁绍大喜道。
    曹操郑重道:“请本初放心,我定会将大军带回来,助你破陈!”
    随后曹操便带着亲信部曲,与袁绍分道扬镳,前往兖州了。
    ……
    深夜。
    天空乌云密布,世界漆黑如墨。
    但孙坚帐内却是灯火通明。
    孙坚、孙策、吴景、祖茂、韩当、黄盖、程普等高层将领聚在一起,正在召开一场决定孙家前途命运的高层会议。
    “主公,难道你真想跟着袁术去汝南报仇不成?”祖茂抢先问道。
    “是啊,父亲,这陈家可不好惹,我听闻今日袁绍曹操去拜访颍川学院的院长荀爽,想让以荀家为首的颍川学院支持袁家。
    但那荀爽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没有给出承诺,显然是不愿与陈家为敌!”孙策沉声道。
    吴景沉吟道:“以荀家实力,在袁家的邀请下,都不愿与陈家为敌。看来这陈家的力量,远比咱们先前想象的要恐怖的多。咱们贸然与之为敌,恐怕前景不妙啊!”
    “最重要的是,那袁术也不是什么好鸟,这袁家兄弟都是心性凉薄之辈,跟着他们,吃苦受累都是咱们的,立功得赏都是他们的。
    就算咱们辛辛苦苦的帮他们打败了陈家,恐怕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黄盖愤愤不平的说道。
    眼中众将皆是心有疑虑,不看好这场战争。
    孙坚不由长叹一声,说道:“我又何尝不知,跟着袁家兄弟,不会有什么好前程的。可事到如今,咱们又能退去何处呢?”
    对于孙坚来说,他如今确实是有些进退维谷。
    他这支部队,本是从长沙起兵的,当时孙坚是长沙太守,接到讨董檄文,便决定起兵讨董。
    不过孙坚跟其他讨董诸侯不一样。
    他太狂傲了,或者说,简直就是无法无天。
    你说你起兵就起兵,讨董就讨董。
    这个时节东汉国内起兵讨董的诸侯多了去了,也不差你一个,各地知道你是讨董部队,不仅不会阻止,还是给予支持呢。
    你就老老实实带着军队,却酸枣跟其他讨董部队汇合就行了呗。
    可孙坚偏不!
    他宣布起兵讨董之后,紧接着就干了两件大事。
    其一,是逼死了荆州刺史王睿。
    其二,是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
    王睿是天下名士,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桂阳的宗贼叛乱。
    因为孙坚是武官,所以,他在言谈中,常常流露轻蔑之意。
    对此,孙坚早就心存不满。
    而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
    这次举兵讨伐董卓,王睿就宣称要先杀曹寅。
    曹寅害怕被杀,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下达给孙坚,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命令孙坚将他处死。
    孙坚一看,正合我意,于是对其中破绽视而不见,直接就带着兵去把王睿给逼死了!
    孙坚逼杀王睿之后,引军到达南阳。
    下公文给南阳太守张咨,请他供应军粮。
    当时孙坚部下已有万人,袁术也已上表,奏请以孙坚为代理中郎将。
    但正式公文,还没有下达到各郡官员手中。
    于是张咨就问手下应该如何对待。
    手下说:“孙坚不过是邻郡的一个太守,他无权调发我们的粮饷。”
    张咨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对孙坚不加理睬。
    孙坚就以牛酒为礼物去拜访张咨,而张咨第二天只好也来答谢。
    然后孙坚设宴款待,酒酣,孙坚的主簿进来禀报:“前有文书传给南阳太守,但至今道路尚未修整,军用钱粮尚未备足,请将他逮捕交付主簿问个明白。”
    张咨见势头不好,想要离去。
    但四周已布满士兵,根本无路可走。
    一会儿工夫,主簿又进来向孙坚请示:“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
    说着,便令部下将张咨推出军门斩首。
    此事过后,南阳郡府官员大为震惊,从此,孙坚想要什么,那边就给什么!
    这两件事怎么说呢,应该是在道理上还都是可以狡辩一番的。
    第一件事,别管孙坚到底有没有公报私仇的想法,至少他可以对外说他是听命行事。
    第二件事,也可以对外解释为这是非常时期,为了筹备粮草而采取非常手段!
    不过解释归解释,人心归人心。
    很多事情,并不是可以解释,就能够得到谅解。
    况且,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这两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这两件事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孙坚已经回不去长沙了。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