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九零之学霸人生 第192页

第192页

    总觉得这一张比之前那张照片看起来,要生动活泼多了摄影师想。
    然而在记者采访慕之云这一届年级最小的代表队成员的时候,又被吓了一跳。
    你说你马上要准备参加今年的高考确定不是中考?那个记者谨慎的问道。
    是的,高考,慕之云点点头,我现在已经在高三班读了一段时间。
    记者忍不住奇怪的问:可是我记得进入国家集训队的成员,都是能直接保送进大学的,你为什么会放弃这次保送机会?
    因为我准备考文科。慕之云还是云淡风轻的,却直接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记者:完全无法理解。
    你是这一届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吧?我记得还获得了满分,你们几个领队对你也是赞不绝口,记者就像是抓住了一个惊天大新闻,开始滔滔不绝问了起来,这说明你在数学上应该有非常强的天赋,为什么你又要转学文科呢?
    几天之后的高考,毋庸置疑将成为这个国家最受关注的大事件,而一个奥数金牌得主放弃保送资格,转而学文科毫无疑问,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甚至有可能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
    任何有足够新闻敏感度的记者,都不可能随便放过这样一个大新闻。
    可能是因为我觉得文科也很有趣。慕之云的回答却非常任性,甚至任性到记者都难以理解的程度。
    记者努力压下疑惑,继续问:可是你刚刚才参加完奥数比赛,现在离高考只剩下几天时间,你确定还来得及复习吗?如果这次高考没有发挥好,不是浪费了这次机会?这就实在太可惜了。
    慕之云依然一派轻松:没有问题,我相信自己能发挥得不错。
    第二天,当名为《奥数金牌得主转学文科,是跨界天才还是浪费天赋?》这篇新闻登上报纸的时候,果不其然,瞬间就引起了极高的关注。
    那时候网络还没有成为最主要的媒体渠道,报纸杂志依然还是媒体主流,电视台也渐渐抢过了话语权,也因此,除了不少读者写信去报纸杂志社参与讨论,或者电视台采访几个路边群众的观点以外,讨论还是被控制在了一个很有节制的范围内。
    不过网络刚刚引入国内,论坛虽然只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流行也渐渐热闹起来。
    某论坛就搬运了那篇新闻的标题和内容。
    奥数金牌转文科?这怕是个傻子吧。
    可能就是读书读傻了。
    楼上是不是不知道这枚奥数金牌的分量?能得奥数金牌的有傻子?说不定就是人家觉得学习太容易,干脆给自己来点挑战。
    这不叫挑战,叫任性,可能是不傻,就是太傲慢了,压根没把国内的高考放在眼里。
    对奥数生来说,高考本来就不算什么。
    呸!这个是理转文!而且说是才参加完比赛就准备高考,这不是傲慢是什么!
    等着看那个考生的好戏。
    等看好戏+1
    其实在传统报刊收到的读者来信,意见也都是差不多的。
    要么觉得这个孩子太任性,浪费天赋,要么觉得她肯定会考试失败,到时候一样又灰溜溜转回理科去。
    尤其以当前社会上的风气,文科本来也是不如理科的,而一个理科的保送生忽然转回来参加文科高考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
    但是这时候,外头那些风风雨雨,和慕之云没有一点关系。
    高考前这几天,考生是可以选择留在学校复习,或者回家的,留在学校的好处是可以向老师请教问题,学生间的学习气氛也比较好,而回家,相对能休息得更好,对某些人来说,也更能放松心情,准备迎接决定命运的大考。
    高三一班的学生,一半选择留校,一半选择回家慕之云是后者,她甚至只是回了一趟学校,领了考试前需要的几样东西以后,就直接回家了。
    附中倒是把门口那个红条幅换成恭喜本校学生代表国家拿下金牌,为国争光之类的话,又得意了好久。
    慕之云从国外回来以后,还去了一趟初中部。
    王老虎捧着她带回来的奖牌,高兴的笑了很久,脸上每一根皱纹都写着得意,又问她:这次考试有什么收获?
    慕之云想了想:我觉得数学还是挺有趣的。
    那就好!王老虎更加眉开眼笑,仿佛慕之云这句话,比金牌都更叫他欢喜。
    闫新月和周敏看到慕之云也高兴极了,同样围着那块金牌看了好久,好奇不已。
    这就是国际大奖的金牌呀!闫新月眼睛发亮,真好。
    周敏对国外的古堡和帅哥更感兴趣:那个外国帅哥有多帅呀?有没有照片?真想亲眼去看一看。
    她甚至可以直接脑补出一本发生在异域的爱情小说,浪漫,唯美,还有一种淡淡的哀怨。
    慕之云:
    她觉得周敏跟柳木木应该挺有共同话题的这两个家伙实在都不太着调。
    --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