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早安!三国打工人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13节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13节

    荀谌已逐逆贼,复范城,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功劳,现在整个河北除了那支没找到的贼军之外,再没有敌军了!
    这个消息让袁绍的脸色稍微多云转晴了一会儿。
    谋士们也立刻吹嘘了荀谌一番——最主要是通过荀谌吹主公,要不是主公派了荀谌去,范城能这么快就被打下来吗?
    “除此之外,”袁绍指了指那份捷报,“友若在信中还与我说,抓了些弄虚作假的工官,若非他们中饱私囊,以我冀州儿郎之锋锐,工匠之技艺,审家三郎为将时便该复取范城!”
    旁人尚且没反应过来时,审配的眼神已经动了动。
    郭图悄悄看了他一眼,又转过头看向主公。
    “这些工官这样大的胆子,”他笑道,“也不知是谁的门下。”
    这个倒是很简单,工官们都有现成的供述,问什么答什么,大概是因为许攸没把这点钱放在眼里,自然也不会提前去威胁这些工官的全家老小,但现在心气不顺的主公可是随时都可能将他们夷族的。
    ……问是问完了,问完之后大家就沉默了。
    “许子远立下了那样大的功劳,”郭图仿佛是为了给主公找台阶下,“这些琐事也算不得什么。”
    有人偷偷地转过头看向他,目光很是不满。
    郭图假装什么都没察觉到。
    “纵使如此,”袁绍冷哼了一声,“许攸也太过乱来了!”
    “许子远不过贪财罢了,念在他一片忠心,这些钱帛算不得什么,”郭图温温柔柔地继续劝解,“只要苦一苦河北世家……”
    有人炸了。
    “还要‘苦一苦’?!”田丰果然第一个忍不住了,“你可知道他家亲眷胡作非为到了什么地步!”
    “岂止亲眷!连他家的家奴都是如此!”
    “不错!真是太过妄为!”
    接二连三的声音从这群谋士中迸发开来,忽然之间,那些曾经与许攸亲亲热热的人都换了一副面孔!
    “上半旬还听说他家当街打死了人!”
    “他家的家奴驾车出行时,都要县府为他开路哪!”
    郭图瞥了一眼上首处的袁绍和小公子,忽然叹了一口气。
    “切莫作此骇人之论,”他伸出了一只手,轻轻地摆一摆,“咱们三公子外出时,也不过轻装简行,许家人如何会这般僭越?”
    袁绍的眼睛忽然微微眯了一下。
    很不显眼,但郭图还是注意到了。
    第474章
    袁绍坐在那里,谋士们一言不发地静待他下令,顺便也将那些倒霉的工官带下去时,他仍然只看着那一封文书在发呆。
    他换了一件衣服,一件与之前颜色截然不同的衣服,他跑出城时穿着一件墨蓝镶金的袍子,现在就换了一件大红的,红得简直要烧起来,将那些很不堪的回忆都烧掉一般。
    但那毕竟是烧不掉的,他在回城这一片狼藉的路上看到了,在焦黑的粮仓上看到了,在众人的眼睛里看到了。
    而他麾下那几十万兵马又那样无能,令那支贼军悄悄地跑得不见踪影,不能用一颗颗人头来洗清他的耻辱,那他只能在心里想一想,究竟要怎么做了。
    毫无疑问,那是刘备的兵马,不一定属于哪一个武将,但总归如果能杀了刘备,袁绍是一定能出了这一口气的。
    这也是许攸曾经反复向他保证过的,他保证只要由他来统领大军,不仅前线会捷报频传,后方也会安如磐石。
    ——被一把火烧了的磐石,袁绍冷哼一声。
    许攸与刘备陆廉僵持住了,虽然没吃亏,但阵线也没有快速突进,天气渐冷,他的儿郎们虽然可以跨过黄河,但幽州的粮草和兵卒无法通过船舶快速行进在黄河上。
    现在他又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
    这些郁愤积压在他的胸中,让他越来越愤怒,并且很快找到了需要为之付出代价的那个人。
    “许攸竟如此肆意妄为!”
    郭图看了一眼身边的人,很快逢纪接收到这个眼色,抑扬顿挫地哀叹了一声。
    “霍光那样的忠臣,也有妻不贤子不孝之事啊,也未必就是许子远之过。”
    袁绍的脸又黑了一层。
    ……这次连身旁的郎脸色也不太好了。
    霍光当然是忠臣,但想想他有废立之能,这肯定也不是主君们想看到的。
    不过袁绍到底还是个很宽仁的人,他总不乐意对自己的臣属太过苛刻,尤其许攸也为他立了几个大功,现在谋士们的话语又向着另一个方向引导过去,袁绍也就顺着那个方向开口了。
    “如此,便劳烦审正南去看一看吧。”
    “主公仁厚!”有人立刻起了个头,不仅审配看起来很满意,其他人也都很满意的样子。
    郭图也赶上奉承了一句,“许子远若知主公这般,敢不以死报耶?”
    主公脸上那层黑云渐渐散开了,他轻轻地哼了一声。
    “只盼他知道我的苦心,不要辜负了我才是!”
    这份苦心比审配的车驾更早传到了邺城,毕竟审配是个上了岁数的中年文士,一天一夜这么往返颠簸很是吃不消,而那些信使是快马加鞭,不消几个时辰就跑回了邺城的。
    消息一传出来,邺城的世家立刻就炸了!
    这是什么,这是捷报!这比捷报还要捷报!比刘备投降,关陆授首,主公的大军从下邳一路打到交州还要捷报!因为前者是主公一人的捷报,这可是全冀州世家的捷报!
    他们已经看许攸不爽很久了!
    凭什么他就能当主帅,凭什么他就能捞到军功,凭什么他能发财,凭什么他都立功了,也发财了,还那么张狂!
    不仅他张狂!他全家都张狂!这邺城阀阅世家云集,许家人看得起谁了!
    踩过逢家的园子,抢过沮家的道,骂过辛家的子侄,还给田家上门拜访的儿郎当成破落户赶了出去!
    哦对了!他们还打过审正南!
    这些鸡零狗碎的事足以勾勒出许家的嚣张,但自然不是全冀州世家同仇敌忾想给他拽下来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就一个:他要是不下去,别人怎么上去啊?
    上一次被扯下来的是沮授,大家那时很客气,是因为沮授是个肃正内敛的客气人,但许攸可不是个客气人,他们自然也不准备客气了!
    这个朴素的动力支撑着一家又一家的士人匆匆忙忙地沐浴更衣,将发冠整了又整,衣襟理了又理,一丝不苟地出门上车,然后来到城门口。
    无数人就这么不约而同地守在城门处,翘首以盼,等待着审配的归来。
    他们的响动甚至惊动了留在府中,处理一些公务的沮授。
    这位瘦削的文士皱起眉头,有些不解,“城中何事这样匆忙?”
    “大监军不知,审正南要回来了,城中那些豪族都赶去告状呢。”
    沮授的眉毛展开,又一次皱紧,“告谁的状?”
    “自然是许子远家人的,这数月来行止狂谬,都看在众人眼中哪!”侍从愤愤道,“连大监军的车马,他们也敢抢道,岂不是无法无天之辈!”
    “这有什么,”沮授听完又低下头,准备继续处理庶务,“许子远为明公出征,他的家人自当受些厚待,这般琐事待此战已毕,再论不迟。”
    “话虽这么说,但听说这是主公的意思……”
    “主公想不到的,审正南岂能想不到呢?”
    他只写了几笔,外面又传来十分嘈杂的跑步声,呼喝声,以及民众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好声。
    沮授猛地抬起头来,眼睛里一片惊骇!
    无数人将许攸那座大宅围住了,里层外层,水泄不通。
    最里层的自然是士兵,但论围在门口的人群而言,士兵最多只算十分之一。
    全邺城的人都跑过来了!
    士兵在里面,士人在中间,士人有骑马的,有坐车的,有搬了马扎的,往士兵身后一站,那些小兵就很没有底气地将间隔放宽些,好让贵人们看个清楚。
    士人后面自然是一排给他们牵马赶车般马扎的仆役,还有人捧着水壶,有人抱着氅衣,有人怀里揣着些丹药,站得整整齐齐。
    他们个子又高,身材壮,这样密密麻麻地站了两排,这就对后面的人很不友好了。
    老百姓在最外围,有人垫脚,有人搬来石头往上踩,有人干脆把自己的箩筐翻过来,可惜一脚就踩翻了,好在摔也只摔别人身上。
    同理还有爬到树上掉下来的,爬到别人家房顶被拿长杆给打下来的,最后亘古不变的还是老父亲弯腰,不孝子爬上去,骑在父亲的脖子上,再伸长了自己脖子去看,一边看,一边转播。
    “门开了门开了!”
    “然后呢!”
    “有人跑出来了!”
    稚童这样嚷嚷的时候,从那一层又一层的芯子里传来底气很不足的哀求声。
    有人发出了大声的嘲笑。
    “你这猪狗,昨日在西市上将人家卖胡饼的女儿拽了发髻就走时,何等神气!”
    “主君尚不在身边,你们这些苍头便敢这样放肆!”
    那边又传来什么辩解与哀求声,但立刻被后排的百姓给压过去了。
    “呸!”有人高声骂道,“你砸了我的铺子!你可还记得我吗!”
    “砰——!”
    “哇!!”
    “怎么样了!”父亲垫了垫头顶的熊孩子,“那里面怎么样了!”
    “那人被一个穿甲的贵人一鞭子抽在脸上,两个士兵立刻将他架走了!”小娃子又看了一会儿,人群也忽然跟着动了动,“哎呀!有许多兵卒冲进去啦!”
    人群似乎很想往里挤,但被那群健仆拦着,急得只能跺脚。
    “儿啊!儿啊!”有妇人的声音在外面哭叫起来,“贵人!贵人!千万将我儿救出来啊!”
    过了一会儿,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有妇人的啼哭声从里面传出来了。
    “有个女人想跑,”小娃子抻脖子嚷道,“被几个男人拽住了,打倒在地上!然后那几个仆人又被士兵给抓走了!哇!她跑到门口了!”
    “七娘!七娘!”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