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早安!三国打工人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52节

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552节

    那些已经死去,或者尚未完全死去,还在微微抽搐的身体,也渐渐结冰了。
    在军营的栅栏后,在白马城的城墙上,有人睁着一双双眼睛,无声地望着他们结冰的同袍。
    他们的呜咽声与寒风混在了一起,呼啸而过。
    当寒风刮过青州军的营寨时,士兵们喝着肉汤,仍然有些意难平。
    他们信心十足,不明白将军为什么要鸣金收兵,因此一边炫耀着自己的战利品,一边还要嘀嘀咕咕的发牢骚。
    不错,他们前军的这群选锋勇士几乎各个都攒下了一份丰厚家底,他们的妻儿老小是可以住在整齐又宽敞的砖头房子里,并且在这个冬夜里围在火盆旁,一边缝补,一边惬意地享受这临睡前的消遣时光的……但,但他们期望更多,更好的一些东西!
    碗里的肉都不香了,他们嘀咕道。
    几百步外,流民们搭起的外围营地里,则是完全不同的气氛。
    流民们陷入了巨大的矛盾中。
    他们当中有人抢到了战利品,有人没抢到,有人抢的多,有人抢的少,因此自然有人陷入喜悦中,有人则是羡慕嫉妒恨,有人想炫耀,又很怕自家的这点家当被别个觊觎,因此辗转反侧,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但他们今天总还是有一顿饱饭吃的。
    士兵们永远吃最好的东西,比如说打扫战场时,那些被射死的战马会拖回来,受伤严重的战马也会杀死,然后一起变成马肉汤,马肉串,犒劳今天的功臣。
    马除了肉之外也有骨头,有下水,有一颗硕大的马头,四个马蹄子,这些东西被民夫营留下,作为他们在寒风里处理马肉的犒劳。
    青州的民夫津津有味地将自己那份汤喝了,喜滋滋地回帐篷里去数一数自己攒了多少钱,又得了多少额外的小东西。
    当地的民夫将装了汤和饼的破陶罐小心揣在怀里,再将战场上剥下来的那两件衣服披在肩膀上,兴冲冲地就跑出营了。
    他们担惊受怕了一天,到现在仍然饥肠辘辘,但他们内心的满足远比那些青州民夫更甚。
    他们的妻儿和老母正在流民营地中等着哪!
    等着那两件中间有夹层,里面塞满了麻葛的寒衣,等着那一罐热腾腾香喷喷的杂碎汤。
    妇人在忙着将烧开的水添进陶罐,确保它能填饱一家子的肚子;孩子在不错眼珠地盯着陶罐看,时不时悄悄伸出贪婪的小手;祖母在絮絮叨叨地抱怨儿子该珍惜性命,不要抢在前头;而这位一家之主则骄傲地挺起胸膛,矜持地微笑着,倾听并注视着这一切。
    寒风带着战场上的呜咽与哀鸣冲进了这片破落营地,可是谁也没有功夫去侧耳听一听。
    夜很黑,但陆悬鱼走在山坡上的脚步很稳。
    这样的活计不需要她自己来做,但除她之外旁人没有这样黑夜视物如白昼的能力,而她心中又很不安,因此必须要来这里走一走。
    白马山并不高峻,地势甚至可以说是很平缓,虽因白马津而得了一个名,一眼望去却只不过是个地势起伏大些的丘陵,平平无奇,似乎不值得她往这里走一遭。
    冬夜很冷,她扶着剑柄,慢慢向山上走去时,剑柄比冬夜还要冷,因此她身边的人这一路不停地劝阻,嘀咕,以及小声发着牢骚。
    这些牢骚在她终于爬到山顶时戛然而止。
    “那是什么?”
    她松开扶着剑柄的手,向下指了一指,几个亲兵面面相觑。
    那里什么都没有。
    冬夜的月光寒冷又明亮,扫到山坡下,只有枯草从雪中透出来,乌压压的格外荒凉。
    有人疑惑地转头看着她,又举着火把向下走了几步。
    旁人喊了他几声,那人却越走越快,很快又有人跟上去,直至山坡底部。
    “新鲜的!”有人嚷起来。
    新下过大雪的山地,低矮的枯草都被压在雪下,怎么会探出头来?因为有人在那里解手,自然将雪浇化罢了。
    这片山阴处的荒地上,到处都是脚印与马蹄印!
    消息是自第二天的清晨才传开的,那些带着牢骚入睡的士兵们惊呆了!
    有人曾在那里埋伏过,很有耐心,待了许久,等到两军各自收兵时才离开。
    他们在等什么呢?
    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脑中,并令他们不寒而栗。
    攻营拔寨是艰苦卓绝的战斗,当他们冲击营寨时,如果后方自山坡俯冲下一群敌军,军心岂不大乱?
    后军能应付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吗?如果不慎被冲破阵线,他们岂不是立刻陷入两面作战,进不得进,退不得退的困境中?
    ……小陆将军!永远的神!
    “我不是神,”陆悬鱼清晨听完这些吹嘘之后,立刻反驳了,“我是一个庸将。”
    司马懿不满意了,“将军何以自谦太过?”
    “我不是自谦,”她说道,“世人常将我与项王作比,如果领军的是他,又会如何?”
    帐中陷入了一片沉默。
    她希望自己有项羽或是霍去病那样的天赋,不仅有判断战势的敏锐眼光,还能抓住机遇,大胆出击,打出惊世骇俗的成绩。
    那才是真正的名将!豪气万丈,直冲云霄,因此在史书上留下堪称夺目的光辉,即使百年千年之后也令人啧啧赞叹。
    陆悬鱼做不到。
    她没有赌自己的后军会不会崩盘,没有赌自己的前军能不能在压力之下攻破淳于琼大营,如果她能在那支伏兵出击之前攻破淳于琼,伏兵恐怕也只会悄然退去。
    她怎么才能做到破釜沉舟呢?她想,几万条性命放在她手上,听凭她的决断来确定谁生谁死。
    对面也许是淳于琼,但如果设伏的那支兵马是曹操所带领的呢?
    ……不不不,这不是当务之急。
    当务之急是,如果对面真的是曹操,他会如何一步步想方设法,歼灭她的军队?
    陆悬鱼满脸忧虑地坐在那里想了很久,直到太史慈有些坐不住,想开口时,她忽然说话了。
    “我犯了一个错误。”她说。
    “……将军?”
    “但文远也犯了一个错误。”她说。
    张辽也坐不住了。
    “我有何错?”
    “你麾下士兵当初给郭嘉寻来的那匹马,很是结实。”她说。
    张辽愣愣地看着她,她忽然叹了一口气。
    和冀州人打了这么久的仗,她已经渐渐摸清他们的优劣,简单说优势是兵精粮足,有兵有粮又有钱,劣势是心不齐,七座营寨的统领凑一起能建八个群,因此根本没办法真正并肩作战。
    但如果,这群人里面加一个郭嘉呢?
    第515章
    冀州军的大营开始按兵不动了。
    按照后世戏剧化一点的说法就是挂免战牌,可能淳于琼已经找到了他那座孤岛上的小破屋,除非暴力破门,否则是坚决不肯出来了。
    于是她必须考虑下一个问题:他想要什么,或者说他在等什么?
    士兵们经历了这场战斗,一部分人开始短暂的休整,兵临城下,流民营是不许去了,就连打柴取水也必须成队出营,因此在路上见到也去打柴的流民时,总会抻长了脖子望一望,像是看个什么新鲜宝贝似的。
    另一部分人就没这个好运了,他们负责从白马到许城这条路上巡逻往返,侦查情报。他们也确实会带来一些细碎的情报,比如见到小股兵马在行军,甚至有村民机智地抓了几个俘虏送了过来,但俘虏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只说是附近某一个营寨的士兵,某一天被集结起来行军,其他就一概不知了。
    她自己也出营溜达过几圈,有时带的护卫多,有时带的护卫少,但那天埋伏在白马山上的伏兵似乎以前没有出现过,以后也不会出现。
    除此之外,冀州军既没出什么奇谋,也没有奇兵,就这么耗着,干耗。
    整个白马战场透着一股诡异的平静。
    这次仆役们加足了木炭,努力让中军帐中间那一小块暖和起来,虽然收效其实不大,主要还是靠着人多将温度提升起来——而且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灰白色的帐篷顶端时不时向下落一滴水,不知道会滴在谁的头顶。
    抬头望一望又恍然了。
    帐篷是用层层油布缝起来的,天长日久,原本已经染成棕色,冬天里结了厚厚的霜,乍一眼望去才变了个色,现在被热气一烤,缝隙里的水向下滴滴答答,过了一会儿又渐渐显露出油布的本色了。
    几个武将腰背挺直地坐在胡床上,他们都是经历了阵仗的人,根本不担心会像司马懿一样失态。
    于是司马懿也那般正襟危坐,目光坚毅地看着她。
    ……有水珠落在他头顶,从额头上滑下来,他眨眨眼,假装什么都没发生。
    ……就是看起来有点委屈。
    “他们在等。”
    太史慈先开口了,“将军粮草尚能支撑月余,待袁谭南下,阻断粮道后,又当如何?”
    “主公拿下许城,便有了豫州大片土地,我们未必要吃青州的粮食,”司马懿说道,“岂能会支撑不得?”
    “就算能支撑住一时,若袁本初攻下睢阳,开春时几条河道便都入他彀中,到那时岂不慌张?”
    “以眼前态势,淳于琼真能支撑到那时吗?”司马懿反问道。
    “我军兵力与其不相伯……”
    争论的声音忽然诡异地停了一下。
    “将军,济阴过来的那几个降卒,将军可记得?”
    “我一直记得,”她说道,“而且我已经想清楚他们在等什么了。”
    “三万部曲兵?”
    她点点头。
    “若是那些部曲兵前来合围,该是何等大的阵仗?”张辽有些疑惑,“咱们岂能全无察觉?”
    就是全无察觉。
    她看不见,也听不见,但有一张网在渐渐向她而来。
    那些营寨也许不会在这个冬天舍弃他们温暖的家,但他们的确向着她而来了。
    ——那的确是温暖又舒适的家,降卒这样哭泣着告诉他们。士兵们刚扎营时是骂了许攸一千八百遍的,因为比起大片平原的冀州,兖州多泽,对他们来说简直是不堪忍受的灾难。
    他们在沼泽地里建起营寨,他们辛辛苦苦地砍伐树木,搭建木棚,他们还要从后方运许多透气的细麻布来隔绝木棚内外,否则沼泽地里的蚊蝇能吸干他们的血,更罔论每天夜里,在箭塔上站岗的士兵都能见到远远的沼泽深处有鬼火飘荡。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