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大唐种田指南 大唐种田指南 第52节

大唐种田指南 第52节

    本来,骆新城只养了三只鸡,其中一只已成他的盘中餐,剩下两只都是母鸡,他需要她们咯咯哒地下蛋,补充必要的营养,还能攒些鸡蛋到集市去卖。
    两只母鸡都很机警,她们本在酣睡,却在感到有人溜进院子后,第一时间睁开了警惕的小眼睛。
    母鸡并不好对付,尤其她们凶起来后。
    可不速之地一点儿也不怕她们,不仅不怕,他还以打击她们为乐,于是一时间,庭院里干草与灰尘齐飞,母鸡拍打翅膀四处狂奔,一边奔跑还一边发出预警似的咯咯哒声,闹得鸡犬不宁。
    骆新城还在呼呼大睡,可当他明早起床看自己破败的庭院时,一定会很愤怒。
    ……
    这名不速之客如法炮制,连续骚扰了好几家,有些人家没睡,听见咯咯哒的声音响起,先咋舌,随后拿起棍棒外出,一推开门,便能看见自己一片狼藉的庭院。
    “……”
    真是岂有此理!
    *
    那黑影很快辗转至高长松家,他本不想去高长松家,这家烧了很多爆竹,现在还能闻见烧焦爆竹的味、感受那份余热。
    这让他有些胆怯,可他又有不能跑的理由,于是僵持在那,却不想门口传来咔嚓一声,高长松推门而出,正好碰见毛绒融的、准备跑路的大猕猴。
    只见他一脸呆滞地看着自己,高长松竟从那满是毛的脸上看出了不理解,他问道:“看请问您来这有何贵干?”
    高长松:这是精怪吧?是新的精怪吧?
    哪里知道那大猕猴看着他,又细嗅空气中的残留味,这里的环境让他心旷神怡,每呼吸一口,灵力就会钻入身躯。
    大猕猴是在山上修行的,他本以为那儿的灵力已算浓郁,却不想……
    最后,那猕猴还是忍痛拒绝,飞奔回自己的山上,根本不与尔康手的高长松打招呼,这让后者有些难过。
    哎,猕猴啊,多少年前跟大圣是一家呢。
    就不知道这猕猴哪里来的了,总不能也是花果水帘洞的吧。
    进门后,高长松跟左居正他们说了这件事,陈子航听后道:“哎呀,那可不是你想象中的猕猴,是山魁啊!”
    高长松:“!”
    原来山魁是猕猴样的吗?
    这一瞬间,他只觉自己穿越的不是西游大唐,是动物世界。
    陈子航接着说:“他这时候出来也正常,你可知除夕二字的由来?”在得到高长松的否定答案后,他接着说道,“除夕的除取的是经过的意思,夕指的是夕兽,先前接到过几次夕兽害人不浅的消息,派人来驱逐,结果竟是山魁。”
    驱除山魁,这才是“除夕”的实际含义。
    高长松:可是,他真的跟猕猴一模一样啊。
    啊,精怪真有些可爱。
    第61章
    唐玄宗在《假宁令》中规定:“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眼下还是唐高祖时期,民间也有不成文的规定,正月初五,匠人上工,百官上朝。
    正月初六,高长松就骑着小毛驴去镇上拜访赵德斌。
    赵德斌在金沙江旁买了一进的小院,他跟高长松在北堂坐下,一扇开满牡丹的屏风隔开坐具与厅门,赵德斌跟高长松笑着介绍:“这是唐国的屏风。”
    乌斯藏人也爱舶来品,以唐国为最上,高长松看雍容华贵的浅红色大花,想起了《爱莲说》中的“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赵德斌有一副手绘的昌都舆图,地形或许不很准确,在这年岁却算珍贵物资,他并不吝啬于给高长松看,赵德斌能成为货郎中的领头羊,一重要原因便是他讲义气,从不私藏。
    昌都一地的货郎都服他。
    高长松凑头看去,古格在地图东侧,与左贡接壤,左贡的西北方分别是八宿与类乌齐,最后是昌都主城,赵德斌介绍道:“古格的货郎多往返于八宿与类乌齐。类乌齐富庶,产马,其他行业却不怎样,布匹、瓷器自有从唐而来大商队在那卖,可吃食等小玩意儿就等我们去卖了,甚至连酱都是从古格来的。”
    “类乌齐有一片一望无际的牧场,粮食他们是不产的。”
    高长松明白了,合着那儿还过着游牧民族的生活,大多物资都由古格跟昌都供应。昌都人多,是大都城,耕地不多,粮食仅够自己吃,古格跟其他镇支援类乌齐更多。
    赵德斌说:“眼下左贡的豆腐,都是从十二郎那背去卖的,天寒地冻时,一块豆腐能存两三天,我等走惯山路,脚程快,往返两地很方便。”高长松给货郎的价贱,如果由赵德斌出面一起买再分就更便宜了,他在货郎中名声很好,赵德斌也承情,又说,“可若更远,像是类乌齐,就带不过去了。”
    “类乌齐没有豆腐坊,昌都的豆腐坊价高,我是不会去买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肯帮高长松,也能给昌都、类乌齐的货郎们多条挣钱的路子。
    高长松闻弦知雅意道:“等到那几镇,还要委托赵郎引荐一二了。”当然是将他引荐给镇上的吏员啦!
    ……
    初七,高长松骑着阿毛出发,倔驴他留在家中,帮李铁牛驼货。
    左居正年后就往大食国去了,白仙也回于家村旁的小庙蹲着,驩头又长大了许多,高翠兰抱不起来了,每天跟屁虫似的跟着高翠兰跑。
    高长松是看他破壳的,可他不知是“有奶便是娘”,还是把自己当成高翠兰的兄弟,跟她形影不离。
    另一厢,高澈也行动起来,他为人踏实憨厚,在于家村与高老庄都很有威望,本因于四娘的关系,跟于姓的儿郎一起干盖屋的活计补贴家用,今年高老庄的年轻儿郎也投入其中。
    高长松带高澈鼓捣出的火炕在高老庄出名了,高姓的听说要到各家搭炕别提多高兴了,想着要学一手,给自家免费搭。于家村的则到高澈家溜达一圈,出来后眼神变得跟高老庄人一样兴奋。
    他们先在俩村搭,恰巧古格镇上杨晨、金沙楼的掌柜等来高老庄上走动,与高长松拜年,看到此物,纷纷大惊,也说要搭一个。
    于是等到正月十日前后,高澈就架着太平车带一队的人到古格镇上。
    镇靠金沙江,杨晨等人直接命家仆去挖黄泥,于是到一月底时,古格镇上的不少家庭都用上了土炕。
    竟然连潘县令都命下仆来他们这请人去搭炕,高澈这辈子第一次被县太老爷召唤,对乡民来说,是人生高光时刻,感动得泪眼汪汪。
    ……
    再说高长松,他与赵德斌麾下三名货郎一同上路,这三名货郎分别叫武亚夫、周树亮、朱伸。
    货郎这行当,说不上太体面,说白了,就是在农村或城市小巷里流动贩卖日用品的小商贩。唐宋时期,随着市民经济的兴起,货郎这职业也大行其道,待到南宋时,市民阶级中甚至诞生了《货郎图》,反应民间生活。
    唐时的货郎比起宋来大差不差,他们多是挑着担,敲拨浪鼓呼唤村人来买货。
    担有两种,一是支架式,二是箱箧式。支架式的不适合跑山路,可在村里售卖时更合适,各式小件塞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观赏性强。
    货郎走街串巷是要吸引人的,他们甚至会编顺口溜,《水浒》中燕青就曾一手捻串鼓,一手打板,唱货郎太平歌。
    武亚夫他们都是挑箱箧的,高长松看着,那动作跟挑担没区别。
    他一路上跟仨货郎谈天说地。
    都说“货郎货郎,百物琳琅”,货郎真是什么都卖,高长松在高老庄上喊过几次货郎,买的都是零食小件,可跟他们聊完后才知道,大到农具厨具,小到零食玩具都会卖。
    武亚夫是三人中最健谈的,他直道:“十二郎甭说,在类乌齐,铲子就卖得很好,唐舶来的扇子、香包、串珠也很受小娘子与读书人的欢迎。”
    哪怕在游牧的类乌齐,都修了所县学,养痒序之教,可见乌斯藏的唐风是真的兴盛。
    朱伸插嘴道:“吃食的话,青菜、茄子、萝卜、米酒、胶牙饧都有卖,当然了,最近卖得最好是豆腐,吃起来香,也不贵。”他朝高长松挤眉弄眼,“以前我等都不常去拿货,镇上的店家要价太狠,左贡那地本就穷困,怎会有人买,还多亏了十二郎。”
    从古格到左贡共一整天的脚程,途经四个村庄,高长松点了下人,发现都没高老庄多,最少的只有十一户人家,村民大半也朴实,只穿粗布麻衣,有些人的袄特别厚,其中填稻草跟麻布。
    这村名为“卯家村”,高长松注意到,他们只买些醋、酱,自己带的豆腐倒是买了点,可都是一块、半块的买,节省极了。
    等从卯家村出来,高长松卖空了一箱豆腐。
    盘算一下,也挣了不少。
    朱伸说:“我就说豆腐卖得好,卯家村是左贡最穷的村子都能卖空一箱,更别说其他了。”
    高长松道:“也是偶然,若是天天都有人来叫卖,肯定就卖不出这么多,吃食不就图个新鲜?”
    朱伸直摇头,他觉得高长松太谦虚了:“十二郎若说胶牙饧如此我是信的,可也没看你在镇上的豆腐坊生意差啊。没了豆腐还有面筋,没了面筋还有凉皮。实不相瞒,我可爱吃那面筋了,跟豆酱一起烧,有股肉味。”
    高长松暗自点头,可不是吗,面筋有“素肉”之名,只要烹调得当,就能以廉价的豆制品做出肉的口感,这年头的肉其实不好吃,像黑猪肉本来就肉质粗硬,再加上猪都没有骟过,怎么烧都有股腥臊味,他家要不吃鸡,要不吃羊,高香兰她们比起黑猪肉都更爱吃面筋。
    且面筋比起豆腐也贵不了多少,堪称物美价廉,每天都能卖好多。
    之后高长松等人又去了左贡的其他镇,他奇怪道:“也不见左贡其余镇很穷,那卯家村是怎么一回事。”
    左贡其他村人还能穿得起皮子,盖的房子也很体面,只有卯家村,那些房子都可以直接上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茅草屋。
    你说都靠着一个镇,区别也不至于这么大吧。
    好在货郎们成日走街串巷,接受的信息量大,都知道原因,朱伸靠高长松最近,只听他娓娓道来:“十二郎有所不知,我乌斯藏虽说是佛国,也是有些精怪的。”说到这他充满向往之意地感叹道,“哎,这世上若说有哪是万全的安全,恐怕就是长安了。”问就是非常向往!
    高长松:“啊不,长安也有长安的祸事。”
    比如猫鬼案,有人滥用厌胜之术等等,要他说,唐国虽兴盛,人心也杂,别的不说,唐国的教派就多啊,有拜火教、景教之类的,而且民间巫术也盛行,若有人想捣鬼,实在太容易了。
    此外,长安这地纷争不少,也很容易生出怨怼,他还记得慧眼所见的恶心的蠹虫。
    高长松听完朱伸的话,意有所感,他说:“按你这说法,莫不是卯家村这有妖魔作祟?”
    朱伸唏嘘:“何止是有妖魔作祟,他可不只是搜刮民脂民膏,竟然还吃人呢!”
    高长松吓一跳,这么恶劣!
    他穿越这么久,从没听过妖怪吃人,爱吃唐僧人的妖怪还停留在故事里。
    朱伸又说:“卯家村旁五里处有一座小山,名为福陵山,山中有一洞,称云栈洞。那洞中住一女妖,听说跟卯家村有些关系,人称卵二姐。”
    “卵二姐虽然也吃人,也寻供奉,可她还算好说话,你只要逢年过节送些牲畜便罢了,不惹她,她也不会食人。可不知从何时起,她招了另一妖怪当赘婿,那妖怪可不是好相与的,凶得很呢。一开始是吃脚商,后来听说还会暴起伤人。”
    高长松琢磨着,这不大对啊!故事听起来有点耳熟啊,可他没想起个所以然来,听朱伸说到这就问:“没有请法师来收了那妖怪吗?”
    朱伸说:“那妖怪作祟是十五年前的事,我们金沙寺郎君你也不是不知道,净尘法师横空出世前,哪有名满天下的妙僧呢?倒是找过法师来,对方成了妖怪的盘中餐,后来就没人敢来了。”
    “卯家村的村人害怕那猪妖邪性大发,陆陆续续从村上搬走,其余行商的也不敢从福陵山一地走,干脆绕路,这村子自然就不好了。”
    高长松想着不对啊,他们这不是从卯家村上走的吗?总不至于是给妖怪送菜的吧?
    而且猪妖,哎,相较之下,只是贪图美色的猪八戒比起来要好多了。
    可能是看高长松脸色不好看,朱伸又说;“这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前些年卵二姐死了,那猪妖相传被观音菩萨点化,开始笃行佛教,再也不吃人了,要不我等怎敢从卯家村走?”
    高长松心说,这观音菩萨出场率也太高了,他还以为直到西游记剧情开始,对方才作为救火员到处收妖怪呢。
    他听说妖怪归化佛门,好叫松了口气,又随口问:“那吃人的妖魔叫什么?”让我看看是不是被孙大圣一棍子打死的妖怪。
    朱伸说:“听说是叫‘猪刚鬣’。”
    高长松差点被口水呛死,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他西游记没读好,都不知道猪八戒有这段吃人过往,好家伙,这还敢来给他们家当女婿,他都想一棍子把猪八戒敲没了!
    作者有话说: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