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东方虹文集 看窗

看窗

    某夜,难寐。便翻身下床,独坐于阳台静思。触目天空,见天空恰似一幅幕布遮盖着。细瞧,竟觉得有一两颗星星在那遥远的地方似镶着亮晶晶的珍珠,当下倍感有趣。
    其实,更有趣的是对面的那栋楼上,不知谁家一窗灯火,引我遐思:那窗里的人儿正在做甚?
    是在灯下夜读么?
    拟或是给远方的她(他)的——友人情人亲人灯下寄语?
    琢磨再三,愈觉得神秘;愈觉得窗的神秘,愈想把“窗”探个明白。
    窗是一双眼睛!
    这话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人说的。无疑,这是最形象的一种比喻了。话的意思,窗可以算作房屋的眼睛。
    这么说又没有道理呢?没有答案。但就大多数人而言,肯定会说,是的,没错!我们给房屋安装了窗子,的确是为了让房屋亮堂,也让心情舒坦。这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窗子打通了大自然跟人的隔膜,把风和阳光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的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了。”如此说来,窗是一种精神上的需要,一种奢侈!我看这么说也是未尝不可的。我们不可否认窗的作用,说白了,其实就是人的一种需要。岂止是人?就房屋本身而言,也是因了窗子,我们才会觉得屋子的漂亮和完满;有了窗子,我们就容易感受到季节的变换。
    在斗室,我常与窗对视,窗读我,我读窗,日子久了,便觉得窗有万般的情趣。你瞧:春天到了,窗就给你唤回候鸟,那唧唧的鸣唱,燃烧着火辣辣的情感,使人生动。阳春三月,拂窗的枝桠,就在窗外构成一幅画,吟作一首诗,于是,情景交融,方有“一双燕舞,万点飞花,满地斜阳”的韵味。
    时光匆匆,夏天便于窗前悄然而至,庭院深深,绿荫一片。枝头上的果子就在蝉儿的尖叫声中渐渐地熟了。还有芰荷深处,碧塘红莲,清香四溢,令人神往。秋天,风至树动,窗外就有哗哗的叶子与飒飒的风儿唱合,达成了一种默契。而秋雨,也会在窗前织成一幅轻纱般的帷幕。面对那窗外秋风、秋声、秋雨、秋色,一不小心,就会心醉神迷。啊诗人总会对此大发其慨的。岂止诗人?恐怕一般人都会为有这样的自然美景感叹一番。此景此情,叫人想起一句哲人的话来:“美在自然!”
    是的,自然的美,都是天工斧成的。
    说到这儿,由不得我不显夸我们商洛了。我离开商洛已十六年,但故乡那小桥流水人家的农舍,总叫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商洛人家那独特的木棂窗子,总是睁着细细竖竖的窗眼。商洛人家家户户多是不挂窗帘的(城里的居民例外),乡村里每户人差不多都修筑了农家小院。院子里还栽有果树、花卉,树上也攀有葫芦、黄瓜等等果菜一类的绿色植物,很有田园诗的韵味不过,只要有窗,住在城里我们也能从窗内看到窗外许多生动的东西(尽管我们整天被浸泡在喧嚣、浮躁的氛围中)。在城里,你从窗口能看到城市的凸显,市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窗不但给住在楼上的人以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还能过滤喧嚣之声、蒙蒙之尘。
    窗是一种享受!
    大约如此,人们便把自己的眼睛视作心灵之窗,这样的比喻是很有意思的!开窗或关窗,如同人睁眼或闭眼。开窗,把大自然尽收眼底;而睁开眼睛看世界,则有百样的看法:看、瞧、瞄、眺、睃、睹、瞅、瞪、瞰、盯、睽、睇、眯、瞵、睨;还有视、观、望、览、顾、觑、瞥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以看出,眼睛的作用十分了得。当然,世界之大,眼睛是无法穿越整个宇宙的。缘此,我们便对某些问题能一目了然,而对另一些问题却似雾里看花,琢磨不透。就是人与人,也须敞开心灵之窗的。只有这样,才能相互沟通,接纳人类一切美好的事物。需要说明的是,接纳,并不是包容一切,还要警惕风霜雨雪的侵袭。所谓“纸窗无完棂,风雨乘窦入”道理就在其中。东张西望、探头探脑是贼人;相视无言、以目传情是情人;怒目而视、横眉冷对是仇人;目不转睛、笑眼相看是亲人。我这么说大概有点概念化了,只能说是“一般而论”罢!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也有反目成仇的、也有化敌为友的。因此,人情的变幻,如同季节的变幻,爱与憎,冷与暖,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