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重生之北国科技 第392章 弯道超车(上)

第392章 弯道超车(上)

    lcd,大家都很熟悉了,手机,笔记本,电视,显示器,它已经无所不在。
    液晶显示是由美国rca公司,于1961年首先发现,发明,并实用化。尽管液晶显示技术诞生于美国,但真正大规模产业化却是在日本。
    在整个90年代,日本基本上垄断了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始终高于九成,最高的时候是94%。
    为什么日本厂家可以垄断这个市场呢?
    它是国家意志,与金融以及科技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
    1.产业协会
    1980年,由日本11家著名大公司共同发起,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光产业技术振兴协会(oitda)”,以推动光电子技术的发展。
    协会的成立,使得一些科技成果,可以在厂家间共享,这就避免了各家公司,在研发环节的重复投资。这也是为什么,在90年代会涌现出一大批日本厂家,同时进军lcd市场的基础原因。
    2,政府对光电子研究的支持
    在1979年,日本通产省联合16家企业发起了为期7年、总资助额为7.7亿美元的光电子基础研究计划。
    1986年,这一计划完成后,通产省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立了光电子技术研究公司,主要进行光电子材料的基础研究。这一计划的运作时间扩展了10年,经费预算也随之增加到8.2亿美元。
    3,企业大力研发和生产。
    日本企业注重生产技术和消费市场的开发。日本的一些大型公司,如nec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等,都建立了自己的光电子基础研究实验室。
    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lcd产业,实际是以国家为后盾,市场为导向,日本全体财阀共同参加的一场盛宴。
    这条成功路线,之后又被南韩与台湾,乃至大陆所学习。这也是后世,这几家可以先后赶超日本,各自称霸一个时代的根本原因。
    ————————
    现状。
    在1991年这个节点,刚刚处于tft lcd 的第一个建设周期。
    第一代tft-lcd 生产线,陆续投产,nec的生产线,开始于1990年8月,ibm与东芝的合资企业dti公司,开始于1991年8月,夏普的生产线开始于1991年秋季。也就是这个时候,已经有三家tft-lcd生产线,落成并投产了。
    而从1992年开始,松下电器、三洋电机等厂家,也会相继建设他们的第一代tft-lcd生产线。
    第一批,至1994年为止,日本总共有九条第1代tft-lcd生产线,投入生产。
    也就是说,光电科研面临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中村大侠这种科研幸运儿,而是一个先进国家的集体意志,是已经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的,半导体及电器巨头的联盟!
    这些厂家,不仅仅是在技术上领先,资金实力上领先,更重要的是产业链!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日本的液晶产业链已经彻底构建完成。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光电科研的机会在哪里呢?
    光电科研,这段时间,连坑蒙带拐骗,靠出卖对未来的预期,算是攒下了几百万美元。
    哪怕把未来led大屏的利润全算进去,几千万美元的底气,如何敢去与一个先进国家对抗,与一个先进的产业联盟对抗?
    ———————
    这个答案,就要从液晶产业的几次王座更迭里寻找答案。
    在整个九十年代,液晶市场都是日本人的天下,他们始终牢牢把持着这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
    针对日本在lcd市场的事实垄断,很多国家,先后多次向其发起过挑战。
    第一个发起挑战的,是美国!
    90年代早期(应该是1994年),美国就从国家层面对日本发起了精准打击。首先是对日本的平板显示厂商及实行了反倾销诉讼,并提高了tft-lcd的关税。
    美国企业希望要求通过贸易保护和政府平板产业促进计划,来确保美国在全球的市场份额。
    但这条路,并没有成功。
    当时的美国企业,对自己的技术比较自信。所以在生产线上,美国企业使用了更高比例的美本国设备。
    但这里很多设备都是制造商第一次冒险应用,从来没有在低世代线中使用过,很难达到适合商业化的良率水平。
    所以美国企业的这次尝试,以失败告终。
    后世给的总结是,美国采取的战略是独创自己的路径,导致了太多的不成熟技术。
    第二个发起挑战的是韩国。
    韩国实行的是,集中国家力量进行超强投入进行创新的策略
    lg集团1987年就开始了对液晶面板业务的投入,三星的液晶面板业务从1990年开始就从来没有盈利过,但是韩国人一直在坚持投入研发和工艺改进。1995年两个公司的二代线投产,成为了韩国规模化生产液晶面板的标志。
    在后世的各种mba和市场分析当中,普遍认为,是南韩与台湾在两次逆行业周期的投资,成就了他们的逆袭。
    这些结论,似乎成为了一个真理,但结果真的如此吗?
    ———————
    其实从80年代开始,台湾就在不断的引进各种液晶技术,甚至直接从美国引进技术,但是始终未能成功。
    韩国其实也是如此。像前面所介绍的,三星的液晶面板技术,在95年之前,甚至都没有盈利过!
    这种引进技术不成功的例子,也发生在大陆!
    1998年9月,林彩晶,耗资8400万美元从日本dti引进了一条第一代tft-lcd生产线(就是dti建于1991年的旧线),但是一直未能突破良率不高的瓶颈,导致项目未能真正量产。
    南京新华日耗资5400万美元,从日本nec鹿儿岛厂引进一条1代线(建于1991年的旧线),运回国后一直无法量产。
    也就是说,时间即使走到了90年代末,大陆引进今天日本人尚未建造成功的生产线,竟然无法顺利投产!
    但仅仅过了几年,2004年10月8日,第一条5代线在上海投产(世界第七条5代线)。
    从这之后,我们就可以连续听到,全国各地成功引进lcd生产线的消息。
    ———————
    这里就包含着一个非常大的秘密!
    5代线是可以被成功引进的!而1代线,不可以!


同类推荐: 快穿攻略,病娇男主,宠翻天!回到七零养崽崽苟在诊所练医术道无止尽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万世飞仙学园异战录万人迷穿为炮灰后他们火葬场了[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