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关宁永宁公主 第844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844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义务教育就是孩童,少年必须要接受为期六年的学习教育,而且是免费学习,除去特殊情况,若有父母拒绝孩子入学,视为违背大宁律法,必须要强制入学……”<br/>在县衙门口,一个讲读人面对着围观的城民百姓大声讲解着。<br/>“听这个意思不念书还犯罪了?”<br/>一个双手环抱互插入衣袖中年人探着脚尖问道。<br/>“这位大叔问的好。”<br/>讲读人又反问道:“难道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斗字不识,什么都不知道吗?”<br/>“那当然不希望,反正又不花钱,不读白不读。”<br/>“是啊。”<br/>“我再问一遍,像我们这种庄户人家的孩子也能不花钱上学?”<br/>“都能上!”<br/>讲读人大声道:“再过两天,县里第一家官办学堂就会开堂,在村子里的也不要着急,学堂会采取依据情况,接纳不便回家的学生在学堂居住,同时也会根据地处位置等新建学堂……总之要保证所有孩童都能上学,都能学习,都能参加国考当官,都能出人头地!”<br/>这讲读人显然是很有水平,说话时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br/>其话音落下后,立即引起一片叫好喧哗之声。<br/>前面的话其实是听懂一半没听懂一半,关键是最后这几句。<br/>都能参加国考,都能出人头地。<br/>这才是最重要的。<br/>科举是废除了,朝廷立即又出了一条新的上升渠道,这就是国考!<br/>并且已经进行过一次,他们没有任何怀疑。<br/>唯一的区别就是学的东西不一样了。<br/>这也没关系,官府会让他们免费学习。<br/>这可是白嫖啊,谁会拒绝呢?<br/>学而优则仕依旧存在,并且给到了更多人机会。<br/>尤其对于贫苦家庭,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br/>学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知识垄断将要被打破,有教无类真的成为了现实!<br/>这才是真正的冲击!<br/>“陛下他竟然……”<br/>一个大族家主听闻,因内心震动久久不能平静。<br/>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br/>他们一直存在的优势被大幅度削弱,甚至已经没了。<br/>因为这场变革,将要迎来一场大洗牌。<br/>最大的冲击就是,他们对知识的垄断没了,进而影响到所有士族……<br/>“陛下……他……好大的魄力!”<br/>良久才是低叹。<br/>以免费教育冲淡废除科举推行新学的影响,这会给朝廷官府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br/>纵观历代帝王,谁有如此气魄?<br/>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让所有人都有学习的机会。<br/>这可是圣人作为!<br/>功在当代,利在千秋!<br/>使得很多原本抨击关宁的老儒都立即禁声。<br/>他们在这场变革中淘汰,但依旧敬佩关宁气魄,赞赏其作为……<br/>只是不少人担心,这真正的能执行下去吗?<br/>新办官学,免费教学。<br/>朝廷能够付得起这些花费吗?<br/>“陛下,真要实施起来,会给朝廷和地方财政带来很大压力。”<br/>赵南星略带忧虑说着。<br/>他是知晓陛下全部计划的,这部分支出可作为专项,由地方出六成,朝廷出四成。<br/>可实际情况是,现在国家并没有这么富裕,做这件事情很勉强。<br/>“没那么夸张。”<br/>关宁开口道:“官学一直都存在,都是现成的,无需重新修建,这就能省下很大一笔。”<br/>“还可以这样考虑,官绅一体纳粮已经正式推行开来,官府能征收起比原来更多的税,这部分用来办学,绰绰有余!”<br/>赵南星点头。<br/>显然陛下已经考虑到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有解决办法。<br/>“关键就在于农村教育的普及!”<br/>关宁沉声道:“我们要进行的义务教育绝不能是只要面子,不要里子。”<br/>“这个问题臣早已考虑过,农村的条件确实不行,有的村只有几户人家,有的村偏远,是否可以考虑集中起来建学堂?”<br/>“可以。”<br/>关宁开口道:“你跟朕想到一块了,还可以考虑驻村教育,像那些童生,举人可由官府雇着去这些村子里,进行启蒙教育。”<br/>“这个好!”<br/>赵南星眼睛一亮。<br/>他自己就是科举出身,自然知晓实际情况。<br/>因为科举废除,推行新学,使得诸多童生,举人就此没了生计,他们也是闹腾最厉害的一批。<br/>若实行此法,便可一举多得。<br/>这些人自然教不了新学,但能教蒙学。<br/>“还有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大量款项流通,可能存在贪污问题,必须要加强监管,朕已经放出了话,可不想让人戳脊梁骨,必须要落到实处!”<br/>关宁低沉道:“这个过程会很难,但要不断改进,尽力做到完善,朝廷和地方官府也会有很大的财政压力,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br/>“教育是大计,不是短时间能显现出成果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br/>“臣始终坚信这一点,从未动摇!”<br/>赵南星沉声说着。<br/>接连几天,都在对义务教育等各项事宜进行宣传。<br/>万事开头难!<br/>时代不同,信息流通不畅,仅是这一步就花费了极大精力。<br/>一项新政令必须要尽可能得做到推广,让百姓知晓,才能接受。<br/>随之地方上的新式学堂也相继开办,相应教授新学的老师也陆续到位。<br/>关宁早有此意,在新朝初建,改国子监为国学时,他就从中选出一批进行新学教授,三年过去了,他们已经学有所成,也将成为最好的老师。<br/>而当他公布出招收童生,举人等为蒙师时,原本就已经减弱的抵制之声更小了。<br/>矛盾永远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化解。<br/>原本会形成的巨大风波,就这样逐渐消无,至于其他影响,已经不重要了。<br/>又过了几天,大宁王朝第一所大学,也在多年后,被誉为帝国人才摇篮的江州大学成立了。<br/>关宁亲自到场题词,此事引起轰动,更有一件让人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是,老学究黄信也来了,他愿赌服输,做了江州大学名誉校长,此举也让关宁推广新学更加顺畅。<br/>只是有一个问题,按照常规升学流程,还需要很久才能有一批生员,这时关宁又施了恩典……


同类推荐: 风起云涌陈浩叶心仪重生:官运亨通高手下山,我家师姐太宠我了南璃萧景煜安南笙穆伏城重生之官屠娇软奴婢,又被强势王爷溺宠了全职热血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