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寒门状元 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

第三〇一章 格物致知

    苏葵,字伯诚,广东顺德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翰林编修,此人曾在多地为学官,曾多次修缮书馆书院,其治学严谨的态度也为人称道。他这一来,见到汀州府学子这般浮躁,不由心生恼火,这一怒,无形中给了在场的秀才们一个下马威。

    众学子为了自己的功名着想,不敢也不能在新任的提学大人面前出丑。

    在众学子躬身行礼时,苏葵气冲冲往里面行去,最后站在最前面的案桌之后,冷冷道上一句:“落座即是!”

    众人这才惶恐不安地转身落座,刚才为兰陵笑笑生而争吵的人此时都低着头,生怕被苏葵知道刚才出言争吵的人就是他们。

    但苏葵似乎并没有紧抓着不放的意思,而是从怀中拿出一叠纸来,在案桌上平放好,就好像演讲稿一样。

    “今日之论,乃格物。”苏葵上来就将议题所言明,“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尔等以为然否?”

    就算有人心里有不同意见,此时也只能乖乖应是。

    这就好像学校校长,兼教授,兼考试出题人、兼批卷人、兼监考官、兼职称评定人在你面前,就算他放个屁你也要说是香的,更别说苏葵引用的还是程朱理学的理论,继孔孟之后第三人朱熹的话,你敢出言质疑吗?

    若真有所异议,你分明是不想进补廪生,养家糊口,更不想乡试中举了!

    沈溪却觉得这种格物,不是唯物主义的格物论,比心学还要唯心,说什么“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你非要说,我从小草身上看到了不屈不挠,以此来作为至理,未免太过牵强附会。把“至理”看得太不值钱了。

    反倒是心学。崇尚的是回归本我,倒有种道家清静无为的风格,讲求心境自然,更容易让沈溪接受。

    苏葵见众人附和。不由满意地点头道:“尔等有何意见,只管说来。”

    众学子一想。机会来了,能不能进补廪生、增生就看这一回了!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开始发表长篇见解。以显示他多有学问。

    “学生以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至知……”

    旁人听着前一个侃侃而谈,心里就开始犯起了嘀咕,有你的。我要说的话你先给说了,那我接下来说什么?

    《四书》《五经》里议论“格物”内容本来就不多。在一个坐而论道等于是为圣人立言的时代,必须要拿圣人的话来作为议论的中心思想,这就好像作八股文一样。不能以圣贤之言来破题,那文章等于是开篇即废。

    沈溪坐在那儿很淡定,有这么多人抢着说话,根本就没他插嘴的机会。此时在场之人都在心中编排一会儿的说辞,但道理不过就那么多,无非是从《四书》《五经》中得来的启发,又或者是从其他典籍中所知,谁也不敢在苏葵这样的提学官面前信口开河,更没人敢为自己立言。

    在第一个人起来发表见解时,苏葵还欣然点头,但在他听到接下来几个秀才说的道理几乎完全相同,一点儿新意都没有,完全是照本宣科时,他的神色就不太好看了。当第五个人说完,第六个争着想站起来发表见解时,被苏葵打断。

    苏葵道:“格者,为至,为尽;不尽则无以致知。此处有案桌一方,尔等可尽格一番,明其至理。”

    一句话,让在场秀才面面相觑,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格物致知”在他们看来,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他们学的是圣贤学问,圣贤说什么就是什么,至于让他们亲自去实践,那可难比登天。

    就好像格物,圣人能从一草一木上看到大道理,他们就不行了,不然圣人为何是圣人,而他们只能当圣人的学生?

    这种考题,可要比考院试还要难上几分,你可不能随便瞎说,你若说,我从这张案桌上看到了“四脚平稳”,苏葵上来就可以给你一戒尺,我让你代圣贤立言,圣贤哪句话是跟你说四只脚立着比两只脚立着更稳?你要随便胡侃,这桌子能看到的道理多了去了,但让你拿圣贤的话,来议论这张桌子,那可就十分困难了。

    沈溪见众生员闭目沉思,摇头晃脑,心中不由暗叹,这格物致知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困难了,这也是心学为何能够兴起的原因。你非要让人跟圣贤一样去从天地万物明白道理,这是不靠谱的,也有违致学精神,而心学则讲求的是本我,只要明白自己立身处世的道理就可。

    沈溪不禁想到“守仁格竹”的典故,说的是一代大哲学家,将心学继承和发扬光大、被誉为心学集大成者的王阳明从娄谅那里得知“格物致知”这个道理后,觉得收获甚大,欣然回去对着竹子,想从“一草一木”中格出至理,但他花了三天三夜,并无寸得,他认为是自己用心不诚,所以摒弃一切杂念,继续深入参详。结果到了第七天,王阳明仍旧得不得任何至理,反倒把自己给累病了。

    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王守仁也正是由此怀疑程朱理学,而得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的心学理论基础。

    众人之前还抢着回答,现在则没一个吭声。这种问题,放到太学去,找一群大儒来探讨,也未必能得出什么好的见解,而眼下却是一群为自己生计和学业奔波忙碌的秀才,可以说苏葵完全是找错论道的对象了。

    苏通沉思良久,低声对沈溪道:“沈老弟,你见解向来独到,眼下就有个机会,是你挽回形象的大好良机。”

    沈溪诚实地摇摇头,现在明摆是枪打出头鸟,他本来就对程朱理学的“格物”有些不以为然,让他出来议论,那不是自打嘴巴?这种时候还是选择静默不出声为好。

    苏葵本来耐心不错,但在等了小半个时辰仍旧没人发话时,他心下有些恼怒:“尔等平日致学,就致成这般模样?”

    众人都低头,脸上带着几分悔过之意。苏葵也不客气。直接指了指前排一名三十多岁的秀才:“你来论。”

    那秀才立时有种想一头撞死的冲动。

    本来坐在前面。是为了能更贴近这位新任的提学官,争取给提学官留下好印象,这下反倒弄巧成拙,连王守仁这样一代哲学家。七天七夜都没从竹子上得到至理,让他对着张桌子不到半个时辰。脑袋里没有任何至理,只能是一团浆糊。

    “这个……方桌……这个……”

    苏葵怒道:“什么这个那个,这学生叫什么名字?把他名字记下。我倒要好好查究,他的生员是怎么考上来的!”苏葵火冒三丈。他来跟学子“格物致知”,这些学子只会陈词滥调跟他敷衍。

    别的生员有人暗自偷笑,也有人紧张不已……一个不成。自然会换下一个,如果正好撞到自己头上。那可就倒大霉了。

    就在众人惶惶不安时,苏葵指着第二排在那儿煞有介事摇头晃脑的二十余岁生员道:“你来!”

    “我?学生……嗯……”

    那学生站起来,体似筛糠。半晌后支支吾吾道,“学生愚昧,不能格其理。”

    苏葵更加恼火:“记下来记下来,我就不信,这汀州府之地,难道连个致学之人都没有?”

    苏葵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自然不肯善罢甘休,马上要继续点下个人,旁边的汀州府儒学署教谕胡为潘有些着急,这么点下去,莫非今年府城的岁考要全军覆没?他心想:“我可要赶紧想个办法,让苏提学转移视线。”

    胡为潘道:“苏提学,本地去年院试,有宁化县十一岁学子沈溪,得中院试第二。”

    苏葵点头道:“本官也有听闻。”

    胡为潘续道:“去年汀州府院试第一场,四书文小题第一道,为‘止于至善’,在所有答卷之中,唯沈溪之作最为前任刘提学所欣赏,苏提学为何不问问他的意思?”

    一句话,顿时让沈溪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都侧目看向沈溪,他们想知道现在沈溪应该有多狼狈。

    胡为潘作为程朱理学的拥戴者,对于刘丙补录沈溪的事不太赞同,现在于府城众生员有麻烦的时候,就推沈溪出来挡枪。

    苏葵抬头道:“沈溪何在?”

    不用沈溪应声,苏葵的目光已经落在沈溪身上,也只怪沈溪年岁小,在一众士子中最容易辨认。

    沈溪无奈,只能站起身给苏葵行礼:“宁化县生员沈溪……”

    “知道你来历,既然你听清本官之前所言,就先格物一番吧。”苏葵有些不耐烦打断沈溪的话道。

    沈溪心里暗骂胡为潘。

    但有些事是他自己招惹来的,现在我是崇尚了心学,为你们这些理学之人所不容,但不用几年,心学就会迅速崛起,甚至朝廷中人都对心学崇尚不已。现在的痛苦,是为了迎接黎明……

    沈溪安慰自己,但他心下也觉得有些困难,因为“格物”的道理,是非常不容易说的。

    沈溪再行礼道:“学生斗胆,想问苏提学一句,不知苏提学对于这方桌格物,有何见地?”

    一句话,不但让在场学子哗然,连苏葵也是一愣。他出题考众生员,现在被以同样的问题回敬过来,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未免就有些“狂妄”。

    胡为潘怒道:“沈溪,这是你跟提学说话的态度?”

    沈溪正色道:“学生以为,学问之道在于博闻强识,学生心中是有一些浅见,但想听苏提学所言,格物之道,在于为至为尽,但学生的浅见不足谓至尽。所以才想先听听苏提学的教诲,才好发表己见,也是学生想多学习参详。”

    ************

    PS:第一更送上!

    昨天至凌晨零点时有750张月票,100人打赏,打赏人数再次破了开书以来的记录,特此天子向所有支持本书的书友致敬!

    今天是四月征战新书月票榜的最后一天,天子继续爆发,善始善终,让大家看个过瘾!

    本月最后十五个小时,天子求订阅和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