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刘备的日常 1.93 真火之道

1.93 真火之道

    战鼓隆隆,声震四野。
    自鸦巢迁入北港。横海大营,龙盘虎踞。一改先前,捉襟见肘,逼仄不堪。如前所言,自四十里明渠环绕。左右渠口,皆可通行,万石大缸。
    南港水道,多为官用。
    楼桑白湖行营,今多用于操练新军。且距西林军校亦近,可用于磨砺匪气。言传身教,演武打磨。令行禁止,知耻后勇。
    “拜见主公。”黄盖营门立定,抱拳请命。
    “前行。”蓟王隔窗传命。
    “喏!”横海诸校,气势如虹。
    驰道两侧,精卒列队。赤鹿焰角、三足踆乌。璀璨旌旗,火云延烧。昏沉天幕,骤显光亮。车驾鱼贯驶入,耗时颇多。任凭滚滚车轮,铁蹄如风。两侧健儿,岿然不动。宛如石筑。军纪严明,训练有素。
    “拜见王上。”诸国主台下恭迎。
    蓟王先行下车。与东瀛、北天竺诸国主,把臂同行。百官依次下车。唯有二宫太皇,三王太后,并蓟王三后,车驾登台。从容坐定。
    待蓟王携诸国主,健步登台。再行大礼叩拜。
    台上北侧,居高阶。建十二重九采华盖。为二宫太皇所居。阶为九重七采华盖,为三王太后遮阴。下阶为七重五采华盖,乃蓟王携三后所居。左右顺延,各七重五采华盖,诸国主与蓟王并坐。
    平台两侧,各帷幄,乃百官列席。亦置上、上、、下、下五阶。百官上阶,居蓟王阶下。依次顺下。
    南面南港,上下无遮,一片开阔。
    平台居设坛,再下一阶。乃为取火之用。
    故高台,共计九阶。太皇居九、太后居八、蓟王居七。
    四周陈列,编钟鼓乐。居舞,正是乐府四大名姬。
    “闻,王上尚未及冠,四女已至楼桑。”董太皇眸别有深意:“二十余载,至今未嫁。何也?”
    窦太皇柔声答曰:“闻绾贵妃,曾赠以合浦明珠。既怀明珠,又岂能暗投。”
    “妹言是也。”董太皇不禁慨叹:“三季春闱,海内摇动。名门贵女,齐来北投。争为女官,已是登天之难。况入王之后宫乎。”
    “未尝不可。”窦太皇吐字柔然。
    “何以知之?”董太皇必有此问。
    窦太皇答曰:“王上娶长姐可知也。”
    董太皇信服:“难得长情之主。”
    二十载,伴君身侧。料想,必得善果。
    俯瞰,南港水道,龙舟入场,近水楼台,万人空巷。虽密布铅云,难掩大国气象。
    距日,尚有时辰。见蓟王携诸国主,谈笑风生。百官亦渐心安。正襟危坐,静待天时。
    蓟国无太史令。光禄大夫,四方馆长朱建平,势必万众瞩目。身旁同为光禄大夫者,难免耳语相问。朱建平,却不言不语,雷打不动。
    国令黄承彦,必为国老盘问。如儒宗、四少师,亦纷纷举目来投。黄承彦唯出言安慰。诸公勿慌,将作寺已有万全之策。
    又言,此礼乃铸阳燧。有无日光,并无大碍。
    此话,只做权宜之计。不能取火于天,何证炎汉三兴。
    将作寺苏伯,武库令苏越,大利令吴循,及一众墨门坚,心急迫,可想而知。譬如天将灾异,必罢三公。王上天生。若此番出师不利,必有国人归罪墨门。
    须知,铸阳燧,本出墨门之祀。王上不明主。若有不详,必出君侧。彼时,右国令之事,国无人不知。虽时过境迁,然无风不浪。
    时光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然于墨门上下而言,此刻却度日如年。
    急切间,忽电闪雷鸣。须臾,斗大雨滴。不等台上青石尽湿,暴雨瓢泼。
    万幸,将作寺已做万全之备。华盖、帷幄,足可避雨遮风。且台阶自高台边沿,向央逐级下降。居祭坛,更下设暗渠,将积水悉数排出。近水楼台,排瓦如鳞。围观百姓,足可遮蔽。
    不言风和日丽,何必电闪雷鸣。
    此乃,末日之象也。
    百官如坐针毡。忽听四方馆长朱建平,大喝一声:“好雨!”
    好一声,舌绽惊雷。
    甚至盖过,雨打青石,绕**音。
    蓟王闻言一笑。
    不等长姐求问,蓟王言道:“雨过天晴也。”
    夏日多阵雨。暴雨如注,断线之珠。然来时快,去更快。
    果不其然。
    待云收雨歇。天光微亮。如鳞铅云之,漩涡初露。
    好比,天河底漏。正是此处,降下暴雨。异象天生,万众仰目。
    儒宗感慨忽生:“春闱杂谭,主公问,不周山折,天倾地陷,九天之上,还是何物。”
    福灵心至,蔡少师亦悟:“此(天)象可应也。”
    “启禀主公,时辰已至。”将作令苏伯,咬牙来报。
    “善。”蓟王身。先遥拜二宫太皇,三王太后,再执礼诸国主。安步当车,下居祭坛。
    苏伯搬动机关。阳燧泥范,并石炭火炉,自台下徐徐升。
    先“消炼五石,铸以为器”,再“摩励生光,仰以向日”。便是铸阳燧之仪轨。只需“(天)火来至”,便是“真火之道”也。
    先配防火皮尉,再披绝火大氅。蓟王手持长柄火钳,将赤红坩埚自炉取出。失蜡铸铜,蓟王亦非首次。彼时,便亲铸触器,以为云霞诸妃备用。此时再铸阳燧,自当得心应手。
    徐徐转腕。赤红铜水,流明火线,尽入泥范。
    百官无不屏气。
    少顷,苏伯遂破土,取阳燧粗胚,以示可用。
    便有安长御,为蓟王除将作之服,安坐坛旁榻上。
    余下,自有一众良匠,开动机关砂轮,打磨至光可鉴人。
    时间分秒流逝。将作寺良匠,操练许久。便有延迟,亦是毫厘之间。断不会过,日之期。
    果不其然。
    “主公,火镜成矣。”检查无误,苏伯双手呈上。
    “善。”时不我待。蓟王双手取过,置与祭坛正,取火台上。
    睽睽众目。
    蓟王双手,若即若离。忽有一束金光,自云端投落,正火镜。
    金光激目,天地初开。
    蓟王昂然直立。正是:“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天人合一。


同类推荐: 冬夏莫言(父女,1v1,H)启明1158抚宋摄政王家的农医宠妃不死的我只好假扮血族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重生后嫁给废太子李治你别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