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新御书屋
首页[红楼]老太太的别样生活 [红楼]老太太的别样生活_分节阅读_151

[红楼]老太太的别样生活_分节阅读_151

    贾赦立即坐正身姿,沉吟片刻就开始复述资治通鉴上有关秦朝的记载,每个人都有自己额外的偏好,而贾赦并未处于秦始皇的地位,是以他是站在属官的立场来复述的。而且秦始皇当时所下的某些政令经过后世证明是错的,贾赦处于这种上帝视角,口吻难免讨伐始皇,说始皇若是听了某某官员的建议后来便不会酿出如此多的悲剧,秦朝也不至于短短两世便灭亡。

    然而始皇是没有上帝视角的,红叶没有打断他,仔细听他复述完毕,他确实认真看了秦纪三卷,而且还额外补充了秦朝历史,否则通鉴上没有提到的内容他何以知晓?

    “看来确实认真看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看完之后多温习,后面的也不能偷懒,我过段时间再来考察你有关于汉朝的历史。”

    大凤律例他早已看完,因为红叶已经把整本书都考遍了,四月份打算做个统考,涉及的内容包含整本律书。

    而资治通鉴她只是时不时地敲打他要看书,隔一段时间询问一遍,让其复述历史,两年下来,这家伙才刚刚看到汉纪,周纪还是昨年八月左右考察过的,这都半年过去了,难为他速度这么慢,这要是考科举还真考不中。

    贾赦耷拉着脑袋点头,反正咬咬牙也撑过去了,这两年他不就这么撑过来了吗?

    回到东院,就见张氏抱着贾琏在逗乐,看到他回来,母子俩一同看向他,张氏笑容可亲:“老爷回来啦。”

    贾琏脆生生地欢呼:“爹爹,抱!”说着就张开双手努力往贾赦拱来拱去。

    贾赦顺势接过儿子,张氏倒了一杯温热的菊花水,“老爷,大哥真要去西南那边?不过与舅老爷倒是离得不远,老爷可要给舅老爷通个信,让他老人家照顾点大哥。”大哥不是不通世情,相比于其他人家的继承人好多了,但是依旧不是最出色。

    舅老爷自然是指的贾赦的舅舅保龄侯史旻,贾赦还未开口,贾琏倒是咯咯笑道,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舅舅。”

    贾琏见三位舅舅的机会不多,又他还小,见了之后一个月之后就忘了。

    张氏揉了揉儿子的头:“等出孝了,琏儿就能看到大舅舅二舅舅三舅舅啦,还有表哥表姐哦。”

    她的目光望着贾赦,贾赦捏着儿子的鼻子,嘻嘻笑道:“自然,放心,我会写信给舅舅的,大哥这次出去不会有事的,皇上可是给了护卫,还给了尚方宝剑,足够大哥自保。”

    “爹爹,讨厌!”贾琏伸手拍掉爹爹的手,贾赦一扫郁闷,哈哈大笑。

    贾瑚从园子里回来,手里拿着一本书籍,两个小厮手里拿着画架,还未进院子就听到笑声,不由得无奈地笑了笑,父亲就是喜欢逗琏儿。

    贾政收拾好书本打算回府,脑子里还在回想今日的事情,下午皇上下圣旨派遣六位钦差巡视大凤各地,其中就有张家老大张涛。这两天张老太爷和大哥频频见面,贾政这会回想起来不免觉得蹊跷,莫非大哥和张老太爷在谋划什么?他心头突突一跳。

    与周鹤在书铺前告别,贾政坐上马车回府,不过过了这条街就走入人流较多的街道,马车的速度不免慢了下来。又是拐过一条街,车夫突然说话:“老爷,小的看到宁府堂老爷和一位中年男子进了茶楼。”

    贾政掀开帘子顺着车夫的视线望过去,只见贾敬和一个穿着青色长衫的男子往茶楼楼梯走去,他只来得及看到青衫中年男子的背影,并未看到正面的长相。

    “堂兄可能是与友人约着一起喝茶,咱们走吧。”放下车帘贾政也没有多想,他现在一心都在读书上,全力以赴九月份的秋试。

    回到府里,贾政慢腾腾地走回西院,还未与王氏说上几句话,就抱着缠着他不放的儿子贾珠一起走了,王氏从内室出来,只看到父子俩的背影,跺脚抱怨了几句。

    “爹爹,去哪里?”

    “找你大伯。”

    “好啊好啊,我找大哥和琏儿顽儿。”

    “今日珠儿学了什么?千字文能背多少了?”

    贾珠一路背诵文章,父子俩还未进东院里面就已经先一步知晓了。

    不过看到大哥和弟弟,贾珠就抛弃父亲,改投大哥和弟弟的怀抱了,张氏着丫鬟给贾政倒茶水,贾政唤了一声:“大嫂。”顺势坐在贾赦身边,张氏捂嘴点头一笑,“二叔喝水。”

    张氏留他们兄弟说话,便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贾政左右看了一眼,压低了声音说道:“大哥,亲家大哥这趟差事是你和张老太爷谋划的吗?”

    贾赦眼神犹如利剑,这事可是谁都不知道,也就岳父知情,那位答应帮岳父忙的郑御史都不清楚,老二怎么知道的?

    “你瞎说什么?”他瞪了一眼贾政,“皇上要用谁是我能干涉的?”

    贾政闻言一想也是,不过大哥和张老太爷肯定有古怪,他狐疑地看了一眼大哥,一脸怀疑。

    贾赦撇嘴道:“好啦好啦,我是和岳父在商量某些事情,这趟差事确实是岳父主动请求皇上为大舅兄求来的。”

    贾政点头,也不过问了,何况这差事争取的人多,皇上会用张大人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张大人有真材实料。

    “你别告诉别人,任何人都不能说。”贾赦严肃地道,“你现在的重点是九月份的秋试,其他事跟你没关系。”京城的聪明人很多,露出一丝蛛丝马迹就会被人察觉。

    贾政又是点头,贾赦狐疑地看了他一眼,他凑近贾政,伸手搂抱住他,贾政别扭地看了一眼左肩的那只手。

    “大哥,我明白,别推推嚷嚷的,有辱斯文。”

    张氏出来就看到兄弟俩你推我我推你,这么大的人了,还玩这种小把戏,张氏默默地转身从另一个方向离开。

    只听到贾政一句话:“对了,大哥,刚才我回来看到堂兄与一个陌生的男子在清风茶楼喝茶。”停顿了一下,又道,“那男子我没看到长什么样,不过一身清贵气质,教人心生好感。”

    贾赦手上动作一顿,只是点了点头:“改明儿我也要去茶楼酒楼碰碰面,看能否交到几个知己。”

    贾政脸色垮下来:“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不过大哥酒楼或者某些地方少去为好。”大哥以前可是酒楼或者戏楼的常客。

    “你想什么呢?本老爷洁身自好着呢!”贾赦不免瞪了贾政一眼,死板的老二,他和以前不一样了,怎么可能还会去戏楼那种地方?

    贾政点头:“那就好,否则母亲生气起来,大哥你就自求多福!”

    贾赦又是瞪他,贾政站起来弹了弹衣服,“大哥,我先回西院,晚饭时候见。”说罢唤了一声贾珠,结果贾珠要与哥哥弟弟玩,他叮嘱贾珠待会与大伯和伯母一起到荣禧堂吃晚饭,他便自个回西院了。

    贾政虽然也没在意,不过他心里头难免在疑惑,张涛大人已经是三品官,张老太爷才学丰富,大哥跟着掺和张家的事情干吗?

    想不到就算了,第二日贾政依旧投入到读书当中,贾瑚贾珠今日不上课,余秋也就休息,两人一同到,过一会周鹤到来,其他学子陆续而来,大家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作者有话要说:  已替换。

    第130章 冒出端倪

    五日后,天还没有彻底亮晌起来,影影绰绰薄雾浓烟之际,京城四个城门口刚刚打开城门,就各有一车队人马奔驰而出。

    西城门外,贾赦和张家的人,还有张大夫人的娘家兄弟也都在此,大家都是来送张涛的。看着大舅兄的那张黑脸,贾赦内心暗搓搓地幸灾乐祸,他以前可没少受大舅兄的白眼,虽然他是为了保全他们,但是能让他们吃苦,尝尝这几年他吃过的苦,他就止不住地暗乐。

    张涛这一行人并未久留,很快便离开了,贾赦与诸位寒暄几句,上了马车离开,张家老三张洋突然掀开车帘钻了进来,他的那辆马车就跟在后面。

    其他人也不以为意,舅兄和妹夫本就是及其亲近的关系,两人许久未见说点亲近的话也不置可否。

    贾赦心里有几分惊讶,面上就带了出来,带着几分以往面对三位舅兄一样忐忑的心情问道:“三哥,静姝很好,瑚儿和琏儿也很好。”要不是贾瑚身子弱,贾琏还小,他也会把儿子带来的。

    张洋扑哧一笑,“恩侯,别做这幅样子,省得别人以为我欺负你。”就算起初妹妹嫁给他有些不乐意,不过这十来年就冲他对妹妹好,他们其实早就释然了,更别说荣国公去世之后,他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整个精神面貌就不同,果然人总要经历一些伤心事才能成长。

    贾赦心里惴惴的,不过他还未接话,张洋又道:“父亲这段时间老是去归元,他老人家与你商量什么了?”

    贾赦脸上一份愕然,挠挠头:“三哥,岳父能与我商量什么?他老人家不是给我二弟、余先生和那些学子讲课吗?这九月份秋试,归元的学子都是秀才,大家都要考举人,一同学习、探讨如何考中举人。”

    贾赦其实心底在疑惑,他这样不学无术的人,三舅兄如何怀疑到他头上的?

    张洋看他那样子不想作伪,倒是对父亲的行为愈加有些奇怪,“不知情就算了,只是父亲致仕之后一向不管我们在朝中的事情,能不能升官全靠我们自己,这次父亲竟然为了大哥舍下脸面向皇上请求。”

    “大哥能出去镀镀金也是一件好事,三哥要不亲自问岳父,看他是个什么说法。”贾赦心头一抹冷汗,就说大家都是聪明人,岳父不过是稍微异常一点的行为就叫亲儿子怀疑了。

    张洋想罢,摇头:“算了,父亲能说总会告诉我的。”

    张洋在下一条街街口下车,下车时回头多看了贾赦一眼,贾赦无辜地笑着,“三哥慢走。”

    这会薄雾散开,天色大亮起来,街上做早市生意的小贩着实不少,熙熙攘攘热闹极了。回到荣府,贾赦便直接回了东院,张氏去耳房叫两个儿子起床,先是给贾琏穿衣服,小孩子觉多,不想起来,正在床上赖皮,贾瑚自己穿好衣服就来弟弟这里与母亲一起逗弟弟,贾赦听到妻儿的嬉笑声,咧嘴无声地笑了起来。

    ###

    天气依旧这么热,红叶每日叫身边丫鬟或者小厮打探其是市井之间底层百姓之间流传的杂七杂八的消息。

    城中百姓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变动,大家依旧是该出门出门,该做生意做生意,并未听见谁说储藏粮食那话。


同类推荐: 窑子开张了(H)我在恋爱综艺搅基绝处逢生医生(H)被退婚后,我娶了未婚夫的叔叔一入梦(H)脔仙(H)知我者谓我心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