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水湾泊客文集》 后院的枇杷树 初夏的五月,正是枇杷上市时。书包里总少不了我最爱吃的枇杷,这是奶奶从乡下后院的树上刚采摘回来的。 奶奶是个爱栽树种花的人,一有空闲便跑回乡下的老宅,捣鼓起她那门前屋后的花草树木。年年春天都要从集市上买回些苗木,整得小小庭院满是春色。但总是好景不长,过不了冬天就相继枯萎,难能成活。究其原因,无外乎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宜或培护不当。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清明节我和奶奶一同回乡下祭祖。一个人绕至后院探探风景,不觉去年栽的枣和桔已结为连理,生机勃勃,令人欣喜,但愿能如枇杷树一样四季常青才好。 一股清香袭来,在院内弥漫开,原来是西北角的那棵久违的枇杷树开满枝头的花散发出的香气。花和蕾层层叠叠,在清风中微微晃动,仿佛是在迎候主人归来。长满了锯齿的叶片经脉分明,似乎饱受过无数次的风霜。 遥想当年,奶奶说这枇杷树只是不经意扔下的一粒枇杷籽,没有想到能生根发芽,风吹雨打它却越长越大。站在高大的枇杷树下,树影婆娑,沙沙作响,它像一把巨大的伞曾经撑起过我儿时的一片天空,听过蝉鸣,闻过鸦叫。 开始结果的那年初夏,爷爷嫌招惹蚊虫决意砍了它,奶奶摘下果子尝了尝,拦住爷爷“不能砍,好枇杷,甜呢。”从此,这棵枇杷树便陪伴了我整个童年。记得一年夏天,我受了风寒咳嗽不止。奶奶按照听说来的偏方,摘下数片枇杷叶放入砂锅用水煮,待汁熬出后加少许冰糖,连服数日后咳嗽神奇般地痊愈了。爷爷常用枇杷核子泡烧酒,时不时在酒过三巡夸上两句“幸亏当时没砍掉” 在枇杷树的身上,我体味到过叶子的苦,那是因为它饱经了沧桑;尝到过果实的甜,因为苦尽甘自来。枇杷树有迎合人口味的甘甜,有落地生根的生命力,有风霜雪雨的适应性,有神奇无比的药用性,当年幸存下来的它竟成了后院的一道风景。 细想想,人何尝不是如此?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天经地义的自然法则。学会适应各种环境,顺应时代的潮流,迎合社会的需求,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地提升自我价值。“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如后院的这棵枇杷树一样经历过风霜的洗礼过后才会结出甘甜的硕果。 每每枇杷熟了的季节我总会从书包里掏出几个黄橙橙的枇杷塞给同桌,一起分享它傲霜斗雪后的甘甜,由口流到心。 台湾行 甲午初春,踏上了美丽富饶、神奇又神圣的土地——宝岛台湾。 从空中透过云层俯瞰首府台北,很大,山峦逶迤与城市相拥,远远地就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地标101大厦。台北不像上海高楼林立,显得有些老旧,落地后才发现这里蓝天白云,雾霾无觅处。吸烟有吸烟区,没有喧嚣的车笛,没有行人乱穿马路,看不到随地乱扔的垃圾,看到的是排列整齐的车辆,听到最多的是"谢谢",细微之处见水准。 台北故宫又名中山博物馆,坐落于我不知名的山麓,没有北京故宫那么宏伟,唐代建筑风格。把老蒋从大陆带过来的中华文明瑰宝收藏于此,所以这个博物馆被称之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介于对历史没兴趣,走马观花了一下就下来了。 从上海来的人一般是不要登101的,上海高楼远比台北多得多。但101的外形建筑设计是有风水说法的。离101不远处便是孙中山纪念馆,巍峨雄伟。士林夜市是台北的一道亮丽的风线,五花八门的风味小吃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驻足品尝。 攀山崖,观沧海。从台北到花莲山路险峻,在宜兰苏奥站换走铁路线,一路上记不清穿越了多少山洞遂道。花莲位于台湾东部,枕山面海,东临浩瀚太平洋,西依中央山脉,不仅山美水美,花莲的阿美族姑娘更美,能歌善舞。太鲁阁国家公园横跨花莲、台中、南投,高山绝壑,千仞峭壁,清水断崖,飞瀑垂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南投埔里的—个山脚下的鲤鱼潭是我们今晚栖身之地,天水莲温泉酒店依潭而建。夜晚的山林雾气氤氲,湖光掠影,鸦叫声声,湖中栈桥上隐约有情侣切切私语,互道情愫。 天亮上路,宝岛明珠日月潭是个高山湖泊,这里山蛮层叠,环山抱水,青山葱翠,碧水无垠,泛舟湖上,宛若画中神游。 阿里山位于嘉义境内,海拔约2000米以上,从山下到山上绕盘山路2小时,也可乘坐高山小火车而上,途经热、暖、温、寒四季,景区内群峰叠峙,幽谷沟壑纵横,山中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樱花遍野。如果夜宿山林,还可看落霞余晖、日出云海。由于山雾弥漫,却又高处不胜寒,导游决定傍晚时分下山。 2小时的蜿蜒曲折山路下来继续南下,连夜赶往南台湾工业重镇,美丽的港口城市高雄。高雄是个不夜城,繁华的都市霓虹闪烁,在华人第一品牌糕饼伴手礼维格饼家逗留片刻后,回到位于著名的六合夜市边我们下榻的酒店六合日丽。台湾的小吃闻名于世,在夜市上可以尽情地让味觉享受,不过消费也挺高哦!都会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不到午夜都不归。 打狗英国领馆建在西子湾的一个山岗上,极目远眺繁忙的高雄港,高耸的85大楼,巨轮棋布,气笛呜呜。西子湾是高雄西海岸的著名风景区,海天相连,与祖国大陆隔海相望。凭栏观海,微风徐徐,不禁想起余光中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离开高雄一路北上,5小时到台北。亲爱的台北,亲爱的阿美姑娘,明天我们终将要起航,飞回故乡。祝福台湾明天更美好,同胞幸福、安康! 天涯共此时 中秋,一个唯美而又诗情的日子! 月光如水,泛着清辉,远远的静美,可望而不可及,留几许想像与朦胧在人间。这一刻,人间桂花落,月光下,散落的不止是桂花,还有千年的中秋情怀。 席席的秋风吹来五谷归仓的喜悦,天高云淡风清,人们的心情渐渐平和宁静。中秋的月光,洒向那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淡雅又温馨。田野、村庄、小城,梦一般的安详,菊黄蟹肥桂花飘香。我欲把酒对月当歌,告之太白“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生如月,朔望之间总有阴晴圆缺,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的月圆夜。明净的夜空,星稀月明,朗朗清辉照乾坤,但愿人长久,天涯共此时! 待到山花烂漫时来看花雨 我,本名陈鸿翔,吴楚之韵、江淮之风的汉唐古郡泰州人氏。网名“弄花雨”取自于宋词牌名,好显得有“文化” 我出生卑微,与世无争的乡野长大,貌不惊人,才不压众。父辈寄我于重望,盼能“鲤鱼跳龙门”然苦读寒窗十余载,换来南柯一梦一场空。无奈,弱冠之年,身着布衣躬耕于桑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我家有宅子十几间,院内梨花飘香、桃李吐芬芳。另有良田数亩,果园一片,池塘两顷。那时乡村的美,无论是朝霞红日,还是夕阳余晖,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然而乡村再美,也留不住我“少年狂”的心,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我从家乡的楚水湾“随波逐流”到了上海滩,百年的上海滩商海沉浮,折戟沉沙。我没有那弄潮儿的本领,屡次被水呛。路漫漫其修远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虽蜗居一方,却志在千里。待到山花烂漫时,朋友,来看“弄花雨”! 怀念父亲 2008年农历九月十五,我生命中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父亲离开了我们。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到今天整整两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这么久,七百三十天,杳无音信。他走的很匆忙,走的很遥远,远的无法打听到他的消息。此时不知他身在何处?也不知他能否感觉得到我的思念? 我慈祥的父亲,他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他一生勤谨朴素,含辛茹苦。他的背影,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卷着裤的泥腿在田埂边,带着头盔领班在工程队,插秧割麦挑重担,木工瓦工样样干。兄妹六个,他排行老大,只上过三年学,十三岁担负起家庭重担。开渠挖河争工分,常听他说一人用两只耕牛。当过村干部,他有惊人的速算力和超常的胆略,常记得小时候在父亲买回来拆卸的大轮船上玩耍。院内桃梨柿子石榴和枇杷,全是他一手栽培。早在八十年代就进入家庭电器化。由于是冒尖户,被举报房屋建筑违章,面临强制拆迁,三起三落;因为超生妹妹,吃尽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苦头。风风雨雨一路走来,饱经了风霜。他短暂的一生,翻建了三次房屋。就是他这样积劳成疾,07年在工地上累倒了,再也没能回到他想回去的工地。记得第一次来上海检查,他挑着一担大米来,为了及时赶回工地,挽留也留不住,一时对他还抱有怨言。后来几次过来,身体一次不如一次,虽然如此,他还陪着我去办事。特别是他做骨髓检查手术的那次,不懂事的我不能体会到他的痛苦,还让他在风寒料峭的外面等了我几小时,每次想到这些,就黯然酸楚。去苏州检查的那次,如晴天霹雳。医生告诉我结果,他在门口全听见了,无法想像他听到对自己的死亡判断书时的感受,而父亲却显得异常镇静。他硬撑着身体,心早已崩溃。那天晚上,为了节省钱,不答应住底层,要求去爬四层楼。在爬到二楼时,因为严重缺血,体力不支,全身抽搐。我惊呆了,像刀子刺进了我的心,眼巴巴地看着他在死亡线上挣扎,是那样的无助,我不敢看他绝望的眼神。那几天挺过去了,医生说剩下的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我敬爱的父亲就要离开我了,背着他我的泪流如注。 回到市里医院,我不能够一直陪在他身边,只能两地来回跑。两三个月后的一次病房里,他跟我说,这是最后一次输血了,以后可能也不用再输了。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想再这样拖累我们。我眼睛有些模糊了,我多想在他怀里痛哭一场,我愿意替他承受痛苦,儿子无能为力,救不了亲爱的父亲。没想到那就是我们父子最后一次见面,也是父亲最后一次对我说的话。那一别,是我终身遗憾的生死别。九月十五,晚八点,家里来急电,父亲暴病,我随即驱车回家,飞一般的速度,也没赶得上见父亲的最后一面。妈妈说父亲在最后的挣扎中念叨着我。无情的病魔掠夺了父亲59岁的生命,他带着对儿女亲人的牵挂,对父老乡亲的眷念,遗憾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恨我自己,没能尽孝,我将终身不安。 他走得太突然,走得太匆忙,他没带走片甲毫厘,空手上了不归路。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好好生活,好好照顾妈妈。祝愿父亲大人在天之灵安息! 你走了,你的音容宛在,笑貌长存!我们永远,永远的怀念你! 写在生里 山花不够烂漫,笑容不够灿烂,恰逢我的生日,在这弹指一挥间。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回忆平淡的人生,有微酸,有微甜,有微苦,有微辣,有过欢笑和泪花。 过去的已远去,回忆说明了失去的美好与珍贵。三年前父亲的离去和村里村外的“人事半消磨”告诉我,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你登场了,无论你“表演”的成功与否,是否有人喝彩,都会谢幕。 人生几何?好好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善待身边的人和己,孝敬父母长辈,别在“子欲养而亲不待”扼腕叹息,遗憾终生。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生日即是母亲的苦难日。慈母的恩惠,微微寸草何以回报?我想,只有认真做人,努力地去做好! 读《水浒传》有感 之前只是从教课书里了解到的水浒传,只知道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是古典文学艺术的奇葩,是最杰出的章回小说代表之一。 因为我生在施耐庵的故里,我是兴化人,怀着自豪的心情第一次真正的拜读了大师的巨著,感受颇多。 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失败的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及统治者的罪恶,揭示了黑暗而腐朽的社会本质,农民起义是官逼民反。 故事情节慷慨悲壮,精炼的文学手法,把一百单八将塑造的栩栩如生,生气勃勃。贯穿全书的是“忠”和“义”令人钦佩,几百年来,让无数人肃然起敬。 一百单八将,逼上梁山,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经历,他们反抗压迫与剥削,嫉恶如仇,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对官府的强力不满和被当政权贵的陷害,让他们走上造反的道路,落草为寇,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的流芳百世的精彩故事。如劫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三打祝家庄,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 宋江、鲁智深、武松、林冲等等的英雄人物历历在目,他们的英雄气概气贯长虹。 英雄不只是鲁莽、野蛮,英雄也有侠骨柔情,也会柔肠寸断,杀恶除奸是为了救穷苦人民于水火中。 说到忠义,招安后,宋江被害,吴用与花荣在宋江坟前上吊自尽,不求同日生,只求同日死,此乃大义也。 读完此书,我不仅了解了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中国的宋代史,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气概,这种精神鼓舞着我极力向上。 访友人 古木参天炊烟生 错落人家荆棘横。 紫燕掠过东风柳 弯弯古道访友人。 人间四月处处春 疑似无路客相问? 方左群楼与广厦 便是古寨徙新村。 祭文 敬爱的父亲,四年了,您在天堂还好吗?日已深秋,天气渐凉,注意添加衣裳。在那个冰冷的世界,照顾好自己,别再操劳,也不用牵挂,我们和妈妈都很好。友江堂叔也去了天堂,没事的时候找他话话家常,要是想我们了您就梦里常往。我们永远怀念您!    父亲是树 留一片荫凉; 父亲是伞 风雨遮挡。 父亲是书 满纸沧桑; 父亲的故事 折射阳光。 父亲生命之光 父亲是树 留一片荫凉; 父亲是伞 风雨遮挡; 父亲是书 满纸沧桑; 父亲的故事 折射阳光。 雨季里的小镇 五月的天,梅雨季。 烟雨紧锁着这个江南的小镇 除了淅淅沥沥的雨声 一切都很安静。 我,坐在屋檐下 看雨,听雨落的声音 享受着久违的寂静。 午后的亭前街 青石被洗的发亮 三三两两的“花雨伞”悠闲在雨中 消散在悠长的雨巷深处。 傍晚的小镇 更加的静谧 炊烟袅袅。 行人口袋里的收音机传出的邓丽君的又见炊烟弥漫了整个雨巷 整个小镇 花雨 寂寞的人 在帘中 卷帘拭看 帘外 弄花雨 伴清风 落下一地红。 花雨 那一天q海相逢 烟正蒙蒙 雨正浓 弄花雨 沾布衣 衣衫渐湿现娇容 娇容比花红 烟雨中 立冬 北风中 最后的一片叶子翩跹而落 这个秋天走了。 马路上 落叶铺就的金色大道 冬天来了。 您听 春天的脚步也近了 花褪残红中秋夜 曾记清明春尚好 花前月下柳撩人。 忽来一夜秋风雨 落红留香雨留痕。 夏是恼又是趣 烈日炎炎似火烧 柳枝条 卷缩着叶儿低垂了腰 知了叽叽叫 热浪滚滚久不消 月虽高 室内恰似桑拿渡今宵 今宵怎么熬 夜阑珊,心烦燥 手把芭蕉摇 忽闻窗外夜吹箫 推窗远眺 飘渺的箫声萤火虫绕 梧桐雨 清晨,窗外沙沙的细雨 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推开窗,一席凉风扑面 空气特别的清新 雨点从窗外的梧桐树上滑落 滴到了窗台前 滴到了石阶上 滴到了门前的小池塘 似轻音乐,没有一点杂音 偶有小鸟伴唱 天籁一般 梧桐树下,隔窗静听雨沙沙 烟雨江南 阴雨朦胧的江南 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粉墙黛瓦的民居枕河而卧 座座石桥纵横交错 桥下游船停泊。 走在悠长的小巷 听得见细雨穿石的声音 闻得到红杏出墙的芳香。